学习笔记

礼乐是形式,仁心是根本

2022-05-27  本文已影响0人  三平999

齐帆齐微课

孔子上课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直译:孔子说:“人无仁心,如何实行礼呢?人无仁心,怎么运用乐呢?”

仁是儒家最重要的道德范畴,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的基石。孔子认为,礼乐都是形式,仁心才是根本。

礼,如果不能让人养成仁心,也就没有意义;也就是说,礼如果不能与仁心匹配,不能表达仁心的内容,那么礼是多余的形式。

乐在古代最主要的艺术形态当然就是音乐,音乐如果不能涵养慈爱,也就没有了价值;孔子以乐教影响人的伦理,以乐教影响人的意志,以乐教塑造人的道德品质,以乐教促进社会风气,这是非常宝贵的乐教传统。

作为一个人,我们要做到仁,这是本自具有的,就是那种柔软的、充满爱和同理心的状态。

当我们看到别人有难时,内心升起一种怜悯的感觉,愿意去帮助别人。

礼和乐是用来教育大家的,现在的乐应包括音乐、舞蹈、美术等美育范畴。礼乐教育是一种辅助的方法,而仁心才是根本。

我们要让自己的内心柔软丰富,才能感受到仁爱之心。有了仁爱之心,我们才知道礼乐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否则,一个人如果不仁,听多么高尚的音乐,对于他来讲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礼的实践承载着仁的追求,礼的规范体现了仁的价值;乐是用来熏陶人心,影响人的内心世界,强化人的内心,培植仁心。

人没有博大胸怀,没有慈爱之心,没有敬畏之心,没有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是不可能运用音乐等艺术载体,去涵养自己的性情,影响他人的灵魂,也不可能有“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关心未来”的仁者情怀。

具体到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陷入琐事中,当我们总是把目光放在细枝末节上时,我们的仁心受磨,会发现生活中永远有问题。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麻烦又出现了,我们将永远深陷在生活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在一些大的事情上,去学习,去思考,去提升,我们的境界和格局会变大很多,仁心亦会自然擦亮显出。

求学

22年度写作营第112篇,774字,累计148872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