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婚姻育儿亲子教育

母亲,是一份永不能退场的职业~

2018-05-30  本文已影响178人  苏菲sofia1009

早晨,和儿子一同吃早餐,儿子特别喜欢分享,平常总爱和我说一些班里的琐事,或者近期看的电影,有时也会讲一些玩游戏的体验。

今天一打开话匣子,竟然和我分享了一本自己刚刚阅读的书:《一只猎雕的遭遇》,分享的很完整,还有自己对猎雕遭遇的分析,居然还蛮犀利和现实的,也给我讲了和同学交换看书的事。这是儿子第一次主动和我分享阅读。虽然他喜欢看书,但却一直把阅读当成很自我、纯粹消遣的方式,对于我推荐的书比较排斥,从不主动和我谈论书,更勿论说透过主动阅读提升能力。

前一晚,刚好听了教育专家王胜农老师的家庭教养经验,其中有一点:书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之前也曾经多次问过自己,坚持了这么多年的浸润式阅读教养,为什么还是不见明显的成效?

儿子已经5年级了,陪伴他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一直坚信"身教胜过言传",从孩子中班开始,就努力在家庭中营造一种学习氛围。这一营造,就是整整7年,期间,自己办了读书会,学了快速阅读、思维导图,重新站上讲台,和朋友们分享阅读,大量写作,创办家教论坛......身边的朋友和家人都惊叹于我的成长速度,殊不知,成长背后的源动力,是期待透过我的努力,给家庭营造一个正向的环境,对儿子能够有正面的引导。

无数次面对孩子不尽人意的成绩,不愿为自己的学业尽力的散漫状态,大量的阅读却仅仅停留在消遣,依然学不会如何和其它小伙伴相处,总是无比挫败,甚至怀疑自己的这套所谓的“身教”,浸润式教养是否真的能奏效。

几乎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的教育,能像工业时代制造产品一样,立竿见影。或者种瓜得瓜,即时收割,甚至还期待种西瓜得南瓜。

一次次的挫败打击,让我不断重新审视自己,评估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方向。

母亲,是一份永远不能退场的职业,却也是一份无法主宰和凭一己之力去完成的职业,孩子才是真正的主体。
父母再美好的意愿,也无法替代孩子的主观想法。
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打造一个有利于他成长的环境。在孩子真正需要我们的时候,给他们以正面的引导。

即便如此,作为父母的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轻视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因为

你永远不知道,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的哪一句话,哪种待人之道,哪种处事方式,会被镌刻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影响他一生。

于是,我们只得在一次次挫败打击之后,重拾心情,重新上路。

教育也是最急不得的,教育不是工业化定制,家长对于教育,不应抱着规划式思路:订计划、行动、等待结果的发生。一旦结果没有按照预期,就对孩子指责评判,大打出手,甚至放弃。

教育是一种过程,是设计式的过程,要用动态的眼光,耐心客观的对待每一次预设、行动之后的结果,把每一场意料之外的发生,当做优化的契机。
教育的优化,对于父母而言,只是优化环境,只是优化父母的教养方式,只是优化父母自己的行为方式,不是优化孩子。

这也是教育领域各类教育方法、理念层出不穷,却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

耐不过恒长,挨不过失望,守不住界限......

我不知道儿子之后还会给我怎样的意外,我只知道,那一定会是越来越多的惊喜!

我的自律、正向、奋进,终究会带给他避无可避的影响,成为他前行路上的航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