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53/1000#为什么喜茶排队的人越多,反而会有更多的人跟
现如今在大城市里,“排队”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正常的社会现象。餐厅要排队,小吃店要排队,买杯喜茶更要排队,排一小时已经习以为常,甚至两三小时也不算夸张。
而且排队这事是这样的,明明两家是挨着的,喜茶的门口大排长龙,旁边那家同样做茶饮的却门可罗雀的。而且后来者都是只会排喜茶那条人龙,宁可排几十分钟也要等,也不肯给旁边那家一个机会,你说怪不怪?
timg.jpg
这完全是因为口味、品质差距巨大所致吗?我承认,可能品质上喜茶是比其他店优秀,但品质差距得有多巨大才能弥补这一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的损失?
其实,这主要是社会对我们造成的影响所致。因为社交活动会不停地塑造我们的心智和行为,来自他人的影响确确实实地存在于我们多数决策中,而你可能还不自知。事实上我们日常生活中99%的决定,可能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
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从众效应”。有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为两组绿猴分别提供了一盘粉色玉米和一盘蓝色玉米。
其中一组绿猴得到的粉色玉米是用气味难闻的苦涩液体浸泡过的,蓝色的是正常味道;而另一组猴子得到的玉米刚好相反,它们蓝色玉米才难闻,粉色才是正常。
喂养一段时间之后,两组猴子都很快知道避开味道难闻的玉米,一组不吃粉色玉米,另一组不吃蓝色玉米。
然后研究人员将两种颜色的玉米都撤走,等过几个月后绿猴都生出猴宝宝,研究人员再次提供玉米并观测,观测什么呢?观测小猴子的行为。但他们这次提供的无论粉色还是蓝色玉米都是正常味道,结果你猜怎么着?
结果是新生的小猴子会模仿母亲或其他同组猴子的做法,同组不吃粉色的它们也不吃粉色,不吃蓝色它们也不吃蓝色,
接下来的实验更有意思,研究人员将每组一小部分猴子换组。结果发现,原来不吃粉色玉米的猴子,去到吃粉色玉米组之后,看见大部分猴子都吃粉色的,它们居然改了口味,也跟着吃起了粉色而不吃蓝色的,而原来不吃蓝色的去到不吃粉色那组之后的表现也是如此。
为什么我们身边有这么多奇怪的从众行为。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就会跟着别人排起了队。看到猴子的表现之后,我们就可以理解,猴子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学起别的猴子去做,那我们同样会被别人影响就再正常不过了。但我们比猴子高级啊,猴子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人类要知道。
从众效应的三种原因
从众效应的原因大致有三个:
第一,将他人行为作为便捷有效可参考的信息来源。
其实“从众”也是有很多好处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精力。因为人类的大脑重量虽然只占人体重量2%左右,而大脑在什么都不想的时候,消耗的能量占全身消耗能量的20%,如果一动脑,消耗还会增加10%-15%。
可以看出我们的大脑要思考是相当消耗精力的,正是基于这个原则,所以我们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我们的大脑遵循两条基本原则:
第一,“能不动脑,就不动脑”。
第二,“默认连续性”。
正是因为我们凡事都通过理性运算对大脑资源的消耗太高,所以我们在进化过程中,自然就会节省这方面的消耗,那跟着别人的做法去做,就是成本最低最经济的做法。就好像:
大家都选择的食物,不太可能会难吃。
大家都购买的商品,应该不会太差。
这就是为什么喜茶越多人排队反而会有更多人排的原因。我们直接选择这些热门的东西,可能会错过更好更适合自己的选择,但大概率也会避免更多糟糕的选择,这是我们节省大脑决策成本的最优选。
如果我们每件事情都要亲自去尝试,然后作出最佳选择,那会消耗很多时间精力,结果反而得不偿失。
今天说了“从众效应”以及三大成因之一,是我看《传染》这本书的学习心得,明天接着写另外的两大原因,以及本书其他的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