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一项自我投资
![](https://img.haomeiwen.com/i2180850/68ac169e11c834a4.jpg)
前些天和几个朋友小聚,在喝咖啡的时候聊到出国度假的事儿。我说这段时间很想去越南看看,想去了解一下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什么样的。他们听说我想去越南,用一种很不能理解的语气说,越南有什么好?
说实话,我也还不知道越南有什么好,同时,我也不知道越南有什么不好,而这正是我的好奇心所在。我想亲自去体验别人眼中的好是什么样的好,别人眼中的不好又是什么样的不好。
同样深浅的河流,对于老牛来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但对于松鼠来说“水深得很”。面对同一个事物,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我想做一匹小马,去亲自体验、检验一番。
有人说,我也想去国外亲自体验一把,但都月光了,哪有那么多的闲钱到处晃悠?还是等未来经济实力充裕一点的时候再去吧。这个观点,我不是很认同。
旅行是一项自我投资
我的适应能力特别差,也极度挑食,但同时,我对世界的好奇心特别大。
我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到过很多发达国家或地区,也到过国内很多国家级的贫困县,甚至还在好些贫困地区待过几个月。
就算我去某个贫困地区因为连月的暴雨、洪水、泥石流等差点回不来,回到家依然是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地讲述我在两国边境小镇感受到的种种在我看来很有趣的事情。
旅行也许不能很快带来金钱上的回报,但却能收获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一,出门在外,没有人可以依赖,一切靠自己,能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把一个不喜欢开口说英语的人丢到国外,为了沟通,TA一定会逼着自己讲英语。
第二,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多出去走走,可以见识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风景,见识越多,思考问题的角度也自然更多。
比如,同样是出门旅行,那些经常出行,特别是有经常出国的人,会比从来不出门的人考虑问题来得更周全。前者会从时差、地域气候、外汇、语言等因素来做充分的准备;后者可能因为从来没有出过门,预测不到在异国他乡会遇到什么样的困境,如果没有人事先提醒他有所准备的话,估计会发现因为语言不通连车都打不到的窘境,或者带的衣服不是太厚就是太薄。
投资自己与攒钱不冲突
有人问,年轻人该把钱存起来还是投资自身?
我认为年轻人既要存钱,又要做自我投资。也许你会说自己收入不多,只能二选一,我可以给到你一个可行的方法供你参考。
首先,把每一笔收入都分成四部分,一部分用于日常开销,一部分用于做紧急备用金,一部分用于强制储蓄,另一部分拿来做自我投资。
其中,强制储蓄的钱一定是在每月拿到工资的时候就先扣除一部分,或做基金定投,或做银行定存,然后把剩下的拿去做日常开销和自我投资。
这种做法既不会让自己变成“月光族”,同时还可以提醒你要在自我投资方面做好预算,比如每月500块。
其次,借助信用卡来达到自我投资的目的。
自我投资可以是外出旅行,可以是打造更好的个人形象,可以是学习一个新的技能,也可以是参加某个社交圈子,比如户外活动圈,舞蹈圈,学习制作PPT的圈子等等。
很多时候,每月500块的预算并不足以报各种学习班,你可以借助信用卡分期付款的形式来达到目的,既不会占用你强制储蓄起来的钱;也不会挤占你的日常开销费用;最主要的是,自我投资一定要趁早,说不定你学习到的技能,你去国外的见闻能为你的下一份工作提供帮助。
让未来提前到来,你可以创造更好的生活,也许你只是需要学会借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