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感

2023-03-07  本文已影响0人  伯涵子弟

最近读史,逐渐有了串起来的脉络感(以下简称串感)。

在研读《史记》过程中,其中最想要的无非两点,其一,记住主要人物、事件、时间顺序;其二,把所有这些点,逐步融汇、贯通。

达成目的一,除了认真读原著之外,在阅读之后,要通过回忆,第一时间形成思维导图。但是问题又接踵而至。以史记的体量,光读一个世家,都远比想象中难许多。以鲁世家为例,涉及君主就36位,而每位君主背后,更是数量庞大的臣子、宗族,关系错综复杂,光是以名字为导图,都数量庞大。在尽了一番努力之后,又意识到尽读尽记,是不可能的任务。需要做的,更多是在精读之后,竭尽所能地找到主线,并以“成语”串起来。

举个例,在故事人物的选择上,优先选择了大人物和大事记。比如以春秋五霸为关系节点,通过关键性战争、标志性事件等,再向外拓展他们的人物关系。

以了解秦穆公为例,就需要把他从几方面去着眼,比如人才招揽、外交关系、战争得失、盖棺定论等4方面。

人才招揽:野人盗马、五羖大夫、迎蹇叔于宋、西取由余于戎等;

外交关系:扶3任晋君、秦晋之好、嫁女于晋;

战争得失:蹇叔哭师、崤山之战、并国二十;

盖棺定论:明主,可惜死后实行了殉葬,导致人才损失。

其二,要把一个个知识点融汇贯通,则重要的年份诵记、地理古今对照、以及地理对战争成败的影响、时代观念对人思维方式影响等,又成了不可或缺。

这第二部分更为困难,几乎每一个点都需要时间和精力。以地理举例,古今地名和疆域要考察,又“诸多不易。好在,现如今电子版资料获取,很大程度改变了这种情况。一套谭其骧老先生的地图集,就是很棒的参考资料。对其制图取舍的思考,本身也是对当时国土疆界,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势力范围的再现。有图理解起来,就不完全是空中楼阁了。

更难的是,逐步对地图的精细化记忆,从国界到城的范围,再到城与城之间,交通要塞的逐一梳理记忆,需要辅助画图方可。再往后,可以逐步建立起全国地形图的概念。

每每想到以上,总有力不从心之感,任重而道远说的就是这种吧,今天就絮絮叨叨这么多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