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0天的意义

2020-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大静姐HZ

我们经常听到“中年危机”这个词,之所以是危机,描述了中年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上有老下有小,责任重大。体力脑力下降,想要开创一番事业却又有家庭牵绊,不敢生病,更不敢下岗,时不时还要遭遇家人或者单位领导的冷嘲热讽和白眼,说是危机一点儿也不为过。

反思,怎就过成了“危机”呢?是不是可以翻转,化危为机。

人的一生平均寿命大概是28000个日子,《28000天》就是一本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待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一本书。

我从书中收获了两点:

一、人生需要财务规划,越早越好。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我想说,财务规划也要趁早。

第一,从生命周期图上来看,我们一生都在花钱,而真正赚钱的时间就那么二三十年。赚钱的那么二三十年既需要盈余,又要跑赢通胀,才能有财富积累。时间少,要是没踩上财富积累的周期性红利,那要让日子过得的舒适而有品质必须未雨绸缪,提前规划。

再翻《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这篇帖子,唏嘘已经是在2018年,刷爆朋友圈。一场疾病,让一位辛辛苦苦打拼的中年人不仅回到解放前,甚至可能都没有翻盘的余地。

所以,人生这条长河,要实现财富积累,既需要进攻更需要防守,越早规划越好。

二、不同的阶段,财务规划需要差异化

人的一生平均寿命大概是28000个日子。如果把这28000天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0-20岁、20-40岁、40-60岁、60-80岁。那不同的生命阶段,需要不同的财务规划。

0-20岁是费用支出是父母为我们创造的,而我们一旦为人父母时,是否还沿用父母的金钱认知和习惯。需要提升对金钱的认知,树立下一代正确的金钱观,这是在生活中赢在起跑线上的做法。毕竟孩子本身才是财富的制造者,而不是金钱。让孩子在0-20岁具备规划意识。

20-40岁初为父母,事业起步。

需要多储蓄而不是过度消费,努力赚钱同时需要购买人寿保险。

马克吐温说“唯一确保安康的方法就是吃不想吃的,喝不想喝的,还有做不愿意做的事。”

40-60岁这个阶段就是中年危机的阶段。

化危为机的办法除了自我成长以外,就是需要多一层财务规划。

比如,严格的按照“50:20:30法则”。

1、必要开销(食物、房屋、健康、教育)不超过收入的50%。

2、20%收入放入财务基金:寿险保费、紧急预备金、退休金、孩子教育金等)

3、30%用于享受美好人生。

60-80岁是退休阶段。

无论现代世界如何进步,无论你身处哪个时代,有一件事永远不变——我们都会衰老。

诺曼·约瑟夫爵士曾说,当你变老时有三件事会发生。第一件是你的记忆逐渐消失,然后无法记得其他两件事是什么。合理和提前规划退休计划非常必要。

三、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财务规划,就像我们的个人成长一样,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关键是开始了,就不要停下来,一直持续下去。

很多人会说我现在有负债,我是月光族,根本没有钱可以打理。

那请停下来,问问自己的人生愿景是什么?财务目标又是什么?金钱应该服务于我们的人生愿景,为了愿景的实现而进行财务规划。应该何时存钱?应该如何规划花钱与赚钱的比例?

很多人也会说,我不需要保障,我不会发生风险。

那也请停下来,问问自己,在这个家庭中谁是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自己。孩子因为我们而有港湾,父母因为我们有依靠。当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谁先来临的时候,为什么不用保障去延续这份爱与责任呢?

百岁人生告诉我们,一生不止28000天。如何既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实现人生愿景,又在衰老暮年的时候体面快乐,是值得深思的。28000天只是一个人生的快进电影,需要我们每个人坚实的走好每一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