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帮你打开财富之门

2018-01-24  本文已影响0人  不要嘲笑梦想_机关_湖北017
非暴力沟通帮你打开财富之门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都免不了遭受过暴力沟通。

暴力沟通是语言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不仅于事无补,还会给他人带来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让人变得自卑、无望、隔膜甚至敌视。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暴力沟通不仅影响家庭感情,在职场或社交场合也会使自己的工作伙伴关系恶化,令人生厌。

那么与之相反的非暴力沟通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个示例:

易趣网原高级营销主管洛里.戈勒跳槽到facebook时,打电话开门见山地对facebook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说:“我想和你一起在facebook工作。我应该告诉你我擅长做什么以及想要做什么,但我发现每个人都在这么做。所以,我想问问你,你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该怎么帮你解决?”

桑德伯格回答说:招聘是我最大的难题,我相信你能解决它。后来戈勒在招聘中表现出色,几个月后就被提升为facebook的人事主管。

这段对话的经典之处在于戈勒把fecebook的需要放在了第一位。

她的话让桑德伯格大吃一惊,因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桑德伯格雇用了成千上万个员工,没有任何人说过类似的话。

一般人都立足于为自己找到合适的职位,并急于说明自己有什么技能,胜任什么工作岗位。

为什么戈勒的应聘如此简洁高效呢?因为她在请求时直击了对方的需要,这是一种非暴力沟通技巧。

美国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卢森堡写的一本书,叫《非暴力沟通》。

马歇尔是2006年地球村基金会和平之桥奖获得者,他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这本书通过案例和练习,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说话和倾听,来实现谈话的目的。总结起来四个要素:观、感、需、求。表达自己的观感需求,倾听他人的观感需求。

那么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的这些要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它让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

比如公司员工老王连续二天迟到,观察的结果是:他昨天迟到了10分钟、今天迟到20分钟了。

非暴力沟通不提倡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这样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心生反感。

比如这样问老王:“你怎么经常迟到?”定性为经常就是评论,老王一听必然不高兴,万一他确实事出有因,就会辩解和反驳。

所以沟通时我们要注意区别观察和评论,它带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只说观察结果,不说评论意见,更有助于让对方接纳你的意见。

通常我们认为说话不就是大脑思考嘴巴说嘛,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快递员小王给一家公司送快递到达晚了,收件人大发雷霆,不愿意交20元快递费,只给了15元。小王恳切地说:“这是公司规定的价格,如果您只给15元,那我只能帮您倒贴5元,否则我无法交差。”

收件人是这家公司的经理,小王的真诚和友好打动了他,后来把自己公司所有的快递业务都给了小王。

小王说,我之所以帮他倒贴5元,是因为我观察到他办公桌上有厚厚的快递单,这表明他有很多快递业务,如果能包揽给我,我将获利丰厚。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遇事多观察多思考再说话,说不定就能帮你打开财富之门。

感受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要素。通常人们认为感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不是倾听自己。

其实体会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友情,还可以改善工作关系。

桑德伯格在facebook工作一年之后,发现有人在议论她,其言辞相当犀利不近人情。

她跟扎克伯格说起这件事并哭了,扎克伯格安慰她说:这种指责是无稽之谈,也没有人会相信,然后他问桑德伯格,你想要一个拥抱吗?

桑德伯格事后说,她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扎克伯格也报以充分的理解和同情,使他们之间的信任更加牢固了。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自身,是他人的需要、期待和言行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了解这些以后,我们就不再指责他人,而应该多用“我感到”+“因为我”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感受。

比如你对员工说:“你昨天把公司合同放在前台了,我感到很恼火,因为我担心无关人员看到了合同内容。”

如果你仅仅只是说了:“你昨天把公司合同放在前台了,我感到很恼火!”员工虽然知道自己犯了错,但未必知道你恼火的深层次原因,沟通就不充分。

她理解到的是你对合同放错了地方感到恼火,却未必知道你其实是对合同可能泄密感到担忧。下次她可能不再放前台了,而是放在会议室里,合同泄密的错误有可能再次发生,这是因为你没有表达出你的感受的核心问题。

如何提高表达感受的能力呢

可以从区分、建表、示弱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注意区分表达感受和想法的语句,比如:你来看我,我很开心!这是表达感受;再比如:我觉得我被误解了。这是想法不是感受;

二是建立并细化表达感受的词汇表,用准确具体的语言表达感受,只有你说得越清楚,他人的回应才可能越对路。

三是在表达感受时学会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需要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三要素。大多数人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出现矛盾时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

其实人的感受来自于自身的需要,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是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他人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反过来,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他人就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张先生是一家银行职员,看到一个客户准备把60万的大额存单支取转到其他银行,他便马上跟客户沟通,得知客户是想购买理财产品,也渴望了解更多的理财知识。

于是张先生打开电脑,为客户耐心讲解了基金知识,还针对客户需要设计了一套理财方案,最后客户不仅认同了方案,还从其他银行转来20万元,委托张先生代其理财。

张先生沟通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站在客户需求的立场上,为客户规划盈利,同时也保住了自己银行的存款不流失。

这说明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是指责对方,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请求是非暴力沟通的第四要素。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回应呢?

马歇尔博士总结了五个小贴士就是:具体表达请求,明确谈话目的,引导对方反馈,关注他人反应,区别请求命令。

我们来看看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是如何玩转请求的。

一次他和同事到曼哈顿出差,吃完早餐后,同事去买报纸,十分钟后空手回来,嘴里还骂骂咧咧。原来他在报刊亭拿了报纸并递给老板10美元,那人居然不接他的钱,还把他手里的报纸夺了过去,并教训他说:“我的工作不是在上班高峰期给别人找零钱!”

卡耐基的同事说:“我敢打赌,像他这种爱发脾气的人是绝对不会给别人兑换10美元的!”

卡耐基说:“我愿意接受这一挑战。

”于是他走到那个报刊亭,用一种胆小的外地人的声音对老板说:“先生不好意思,不知道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

那个老板随口问道:“什么事?”卡耐基说:“我是外地人,我需要一份《纽约时报》,但是我只有一张10美元的票子,我该怎么办呢?”

还没等卡耐基把话说完,对方就递给卡耐基一份报纸说:“拿去吧,这不是什么大事。”卡耐基的同事亲眼看到这一幕,称这是54号街上的奇迹。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卡耐基在请求时不仅示弱具体表达了请求,还引导了对方反馈,实现了沟通的目的。

沟通是双向互动,谈话是为了表达自己,倾听则是为了了解他人,并给予反馈。

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倾听呢?

马歇尔博士从态度、方式、时机、语气四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一是要全身心地倾听,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为他人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二是提问给予反馈,倾听他人表达之后,可以主动表达自己的理解,如果使用疑问句来反馈,更有助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作出进一步补充。

三是把握反馈时机,一般在对自己的理解没有把握时,需要对方确认;再就是一个人说话有明显的情绪时,也会期待得到反馈。

四是把握反馈语气,如果我们的语气是在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自以为是的下结论,就不会使人反感。

倾听不仅是一种沟通技巧,用于创业项目开发同样能带来巨大的财富。

扎克伯格高中时发明的mp3插件Synapse智能软件,就是通过分析用户的倾听习惯,为听众匹配爱听的歌曲。因为这款插件,美国在线为了争取他的加盟,开出来令人乍舌的百万年薪。

总之,非暴力沟通是一把增进和谐理解、促进情意想通的金钥匙,它重视诚实表达,提倡专注倾听,强化有效交流。

古人云:和气生财!相信您掌握了这把金钥匙,一定能打开自己的财富之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