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百万丨175号文是站队文,死?活?发展?自己决定

文| 小象要趁早
大家应该看到了,小象我把公众号的标题和LOGO都进行了升级,升级原因就是因为175号文的对外发布,只有这份文件的发布,才让我从2018年开始的对于这个领域的政策性研究形成了环闭,并坚定了我继续进行更深层次研究的决心。
大家可以看一下,175号文公之于众的时间,并不是它真正的下发时间,下发时间是2018年12月19号,公布时间则是2019年1月21日,接收部门也不是平台以及各地互金协会,而是各省级政府、深圳市网贷风险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联合工作办公室。
所以,与其对这份文件进行咬文嚼字的解读,不如把它理解成一份站队文件,通过站队,决定你,是生还是死,亦或是将来的发展。
接下来,我需要给大家普及一下,这份文件的权力范围有多大。首先你要看一下,它的下发部门,是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那么我们就要来看一下,这两个办公室的牵头部门是谁了,这里有一份文件大家可以看一下:

可以看到,牵头部门是国务院办公厅,如果大家还是不能理解这个权力范围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再看一下这份文件:

很明显,这份文件的权力范围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指导司法系统。
接下来的内容,可能就不太适合投资人看了,而是平台的决策层,因为175号文件,对你们非常重要,这可能也是最后一次站队机会了,抓住了,最坏也是良性退出,如果没有抓住,那么后果就不好估量了。
这里我们可以分别来看一下,首先已经立案或者已经受案的,就不用分析了,由公安部门来自行把握,这里的主要证明,就是立案回执和受案回执。
接下来是已经出险但是未立案的机构,它们的表现特征是已经彻底停止了运营,发布清盘公告或者兑付方案等平台。
这类平台会被分成恶意退出类机构以及主动清退类机构,前者是实控人跑路的、失联的,以及虽然没有跑路但是不配合当地政府进行风险处置的机构。后者则是宣布清盘并对外发布了退出公告,且能在当地政府监督下有序开展风险处置的机构。
前者也不用分析了,依然交给公安机关来进行处理。而后者则会面临选择,是变成前者,还是活下来,实现部分良性退出。
这里有几个关键点,一定要把握住,一个就是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这里的具体对接部门就是所属辖区的金融办)进行相应的风险处置,不要擅自进行相关操作,另一个则是做到如实告知全部经营事实,尤其涉及到自融、假标等情况,一定要给金融办提供全部的原始资料,更不要试图转移投资人资金,如果是用于催收了,一定要做好记录,并做好上报,核心就是积极的配合态度和真实准确的情况表述和原始资料的提供,防止被划入到恶性退出范畴,而变成前者,那就真没有回天之力了。
至于僵尸类平台,其实分析的意义不大,积极关停就行,别抱有套个牌照的幻想了。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在营规模较小的机构,这里的较小是个很难量化的词,并没有设置明确的规模标准,所以关键点并不是在小上,而是在严重违法违规上,只要不属于这种,那么就是下一阶段要探讨的问题了,因为太小了,较难判断风险控制能力,同时这里也要跟部分投资人明确一下,截至到目前为止,以全国为单位,依然有近千家平台在正常营业,所以文件里指的小,跟你理解的小,并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因为待收过2亿,在这次雷潮期还没出现任何兑付问题的平台,可能也就剩一百家左右了,这样看来,这些平台也算是监管眼里的大平台了,而我们经常说的头部,可能是指待收规模特别大的,甚至是过百亿的。
而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份文件的核心宗旨,恰恰是要“抓两头,促中间”,所以最后真正要保障其健康发展平台的待收,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大。
好了,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平台类型,就非常关键了,那就是在营高风险平台。
这里监管给出了一些明确的特征指引:自融、假标、资金流向不明、项目逾期率占比超过10%的,负面舆情和信访较多的,拒绝怠于配合整治要求的,合规检查发现存在“一票否决”事项的。
其实自融假标以及资金流向不明这种平台的风险暴露程度,在这次雷潮期,已经呈现出较高的表现形式了,而能让你看到项目逾期率超过10%的平台的危害性也不算太大。
反而在资金端粉饰太平的这类平台,风险性是最大的,尤其是雷潮期,投资人的归集效应,让这种风险又进行了加剧,加上其强大的广告效应,让投资人之间彼此的债权转让完成的非常顺利,而这种债权转让根本不会涉及到底层资产,因为底层债权标在不断的进行复投,所以下一个投资人进来是承接了前一个投资人全部的本金加上利息,而这类平台所具有的权利就是投资人,至少投资人没有过来闹,如果监管采取什么措施,可能会引发监管雷,所以175号文件的发布,与其说是给那些出问题的平台看的,不如说是给这些目前还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平台,最后一次主动交回资金端把控权的机会罢了。
大家可能只看到了一些比较直观的指标,比如项目逾期率,那么那些,待收特别大,披露的项目逾期率是零或者个位数的平台,难道就不属于“合规检查发现存在一票否决事项”这个范畴吗?
一票否决范畴:行政核查。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网贷整治办在机构自查和自律检查的基础上,择机就报告内容及数据的真实性等进行行政核查。如发现存在内容不真实、故意瞒报、漏报、弄虚作假等情况,要严肃通报,追责问责,并对网贷机构实行“一票否决制”。
还有负面舆情和信访较多的,难道就只包括投资人吗?就不包括借款人吗?不要忘了,P2P领域的借款人是投资人的三倍。
已经报出负面舆情,并且引发了投资人不满情绪的平台,可能不用说,自己都要去求助金融办了,而金融办恰恰是这份文件的执行部门,尤其是一些真标、非自融、额度合规的平台,在政府的指导下,是可以实现对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人以及部分从中搞鬼的业务员的最高级别惩戒的,当然这里,也要区分,借款人的恶意程度,是具有还款能力但是看到平台出现危机而选择故意逃废债,还是线上的部分年轻人,被错误引导,而背负了远超其自身承受能力的负债,并也是受害者的情况。
写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对于高风险平台的概念有所领会了,这里就有一个信号需要注意了,那就是严格防范风险向持牌金融机构传导蔓延,所以那些完全靠保险增信背书来实现大规模增长的平台,需要引起一定的警惕。
同时,还有一个因素,需要注意,就是资金缺口过大和双降要求落实不力,还有拒绝或者怠于配合整治要求机构的,可能会移动到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或公安部门。
这就是我所指的站队的核心点,也是这份文件会被放出来的核心目的,一定要好好思量,别裹夹着这些投资人跟最高层监管对抗,注意这里的直接对话部门不是互联网金融协会或者地区性互金协会,而是所属辖区的金融办,如果你觉得自己属于高风险平台,一定要主动去找金融办沟通,进行所有经营行为的汇报,并在金融办的引导下,进行下一步的各种操作,而不是只等着来检查,或者只是简单的应对互金协会的检查,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一个是自律组织,一个则是权力部门。
P2P是非常宝贵的一个直接融资渠道,是用来实现向实体经济直接输血的一种新的方式,所以不要因为一些平台自身业务的基因不符,而丧失了这个领域的发展空间,这里的基因是指面向小微(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和三农等小微经济体的风险管理能力的基因,能把消费类资产做好的平台不一定具备做小微的基因,两者区别很大,跟能力大小无关。
P2P属于互联网金融范畴里唯一成熟的新金融业态,又直接受银监会普惠金融部行为引导,将来会是普惠金融领域内很重要的一个板块儿,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现在风险整治的核心目的是保障健康发展,合规就是健康发展的基础,而“严格合规”这个概念的实现,其实就是108条。如果你的基因就是做小微和三农的,实现起来是不难的,并没有哪条是实现不了的,最难的就是20万、100万,如果这个攻破了,剩下的都好调,这也是监管从风险控制角度考虑做出的决定,也是对平台的一种帮助。
文章的最后,我想对,雷潮期,挺过来了,资产端没有发生较大问题(项目逾期率小于10%),同时从成立初始就在践行服务实体经济,为小微和三农提供服务的平台决策层,说的是:一定要严格按照108条来继续进行更细化的合规调整,以备迎接公示期,宁可左也不要右,把P2P这个身份拿住了,将来才能通过引入资本,做大做强,监管也会帮助你们实现合规调整的,这一切都是可以沟通的,所以一定要有信心,毕竟最终的验收是最高层来决定的,而不在地方。
解读监管政策,普及信贷常识,从合规的角度保发展。
|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为小象原创,如若转载,请联系小象互金研究室获取授权,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