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思维的9个步骤
本篇为《极简思考》一书的整理笔记。
一、定义问题:把问题写下来并进行充分讨论
正确的定义问题是第一步。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
举例:下面这个例子能表明“正确定义问题”有多重要。假设我是你的上司,我请你提供一份方案,“你能给我一个增加100万美元利润的最好的办法吗?
有许多结果都是从“定义问题”产生的,如果有人要求你提出方案,你要确定你及你的团队明白“是什么”背后的“为什么”。
如何解决问题?——结构化思维要求你要提出一个合理的假设。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选择一个正确的假设?
头脑风暴提出很多的假设
问自己几个问题:
哪个想法看起来最有胜算?
哪个想法符合我们的目标?
哪个想法能得到利益相关人的支持?
哪个想法最有可能成功实现?
这些问题会让你更理性地分析、选择。
如果你对于选择初始选项有疑惑,你可以在选择前做一个简单分析。
通过简单分析,选择一个
注意,千万不要一不留神就做了深度分析,不然就违背了“假设驱动”的初衷。
二、提出核心建议:提出核心的观点和建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扩展。
核心建议有时又被称作“电梯游说”,因为你只有大约30秒的时间传递你的信息,而你和利益相关人搭乘电梯从一层楼升到另外一层所需的时间也差不多是30秒。假设你和董事会成员同时进入电梯,他们问起你的工作。此刻,你可以漫谈你收集的数据和所做的分析,你也可以给他们一个简洁的结论,告诉他们你的想法和为什么有这个想法。
一个核心建议包括两部分
1、我们要执行什么(就是之前的假设)
2、为什么我们要执行(这就是开关,触动点)
要点:
1、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阐述不同的触动点
2、为不同的对象设置优先级
三、选择结构:建立一个初步的结构框架,并将其视觉化
用思考的逻辑引导沟通对象,得出你的结论
搭建框架的重要性决定了这一步绝对不可以省略
两种最基本的基础结构框架
层型结构
核心建议→形势变化→背景介绍
适用于:
1、沟通对象缺乏背景知识
2、沟通对象抵触你的建议
列型结构
核心建议→第一列观点+第二列观点+第三列观点
适用于:
熟悉方案的主题的直接领导或经常接触的利益相关人。
搭建框架——是结构化思维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搭建的目的:让沟通对象听懂你的核心建议
搭建的过程:在白板上,顶部写核心建议→定义沟通对象→列框架→测试框架的完整度
【描述起来特别像:把大象装进冰箱要几步,搭建的过程就是逻辑运行的过程,需要细细体会】
四、创建故事:用故事思维把观点叙述出来
通过故事思维让沟通对象零误读
用故事思维把你的两种框架条理化,清晰化。
撰写叙述的指导性原则:
不要改变框架结构
叙述要简练
忽略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