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手绘思维导图作品专题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2018-07-05  本文已影响178人  董季节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根据英语教学泰斗乔伊·雷德博士的人类学习形态理论呢,

可以知道人的学习形态可以分为六种形式:

1.视觉型

2.听觉型

3.动觉型

4.触觉型

5.团体型

6.个人型

每一种形态都有优点,但在这其中特别有优势的形态就是第一个视觉型。

优势在于:信息易吸收也便于表达想法。

后来罗伯特麦金的视觉思考理论也强调了有效的视觉思考必须包括三种视觉意象:

1.知觉的意象:看到这个世界是怎样的,感知如何记忆在脑子里。

2.心灵的意象:数据化,用脑子想象刚才看到的画面。

3.图表式意象:视觉化,运用涂鸦或者素描或者图表,记录下来,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

思维导图就是这种可视化的图像,一种笔记术。

依照了大脑自然的思考方式,描述各个概念间的关系,呈现思维的过程。顺应自然天理,打造良性循环,激发自己更好的个人能力。

1971年这一理论构想的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将近50年的历程,无数人因此受益,每个人都在证明着这个理论的有效性。当然这个理论也不是博赞的突发奇想和空中楼阁,自然是来源于前人的研究基础,给他深深的灵感。

其中有柯兹比斯基的“一般语义学”的影响,到后来1960年代柯林斯教授提出的“语义网络”则已经具备了思维导图的雏形,因此在广义的导图概念里,柯林斯是开篇奠基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