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所以默默无为,可能跟“伪上进”有关,现在知道还不晚
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身边这样的人,每天都在忙,但是成就却普普通通,明明很努力奋斗,最后还陷入知识上的焦虑。直到后来,就像一个受到惊吓的动物似得,见不得一点风吹草动。唯有不停的喝鸡汤,才能安静一刻。
通常他们的生活是这样的,早上起来,打开知识付费软件,边听知识边洗漱;出了门,坐在地铁上刷着文章;上班了也不忘趁着闲,赶紧刷几篇不知哪位大牛写的水文;下班后又是在忙碌,甚至忙碌的没有性生活。都过成这样了,竟然还美其名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觉得自己励志的不得了,一直走在奋斗的路上......
对待这类人,真的很抱歉,你的这种努力应该叫“伪上进”。这也是你的人生注定默默无为的原因。
今天我不想谈论关于“付费知识”是不是一场骗局。付费知识本身是无罪的,没有好坏之分,有罪的是使用他作“恶”的那群人。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为什么付费的这群人,为什么依旧碌碌无为。
想必大家都听说“一万个小时理论”,之前在朋友圈爆红的《罗振宇的骗局》一文中,正是用这个理论来反击知识付费。准备的说,该文反击的是做付费知识的某类人,为什么这样讲?因为自从我们上幼儿园开始,我们接受的就是知识付费的模式,你们说说看,你上学有没有用?
我们继续说下“一万个小时理论”是什么?(ps:听过的,你就再听一遍吧。)一万个小时理论讲的是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行业的专家,那么就要付出一万个小时的精力。一万个小时按照每天八个小时算有三年多的时间,这也是企业在招聘时,为什么要求3-5年的偏多。所以现在明白,那些忙忙碌碌的人为什么注定默默无为了吧。
我猜有一部分人肯定还有另一个疑问,时间积累够了,难道还学不成?先抛开你不能一心二用的问题,假设你能一心二用,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能成功么?答案依然是否定的!为什么?因为要想真正学好一个东西的关键不在于碎片化时间,而在于碎片化知识。你告诉我,碎片话知识能叫知识么?那只能叫常(chang)识(shi)。
举个栗子,我知道赵高是太监,我这能称得上是学问么?但是我不光知道赵高是太监,我还知道第一位太监,关于太监的一切我都知道,那么这下我绝对是太监界泰斗啊。
所以真正值钱的,是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通常都是系统化的问题,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靠系统化的知识,而不是一个点。
小学老师,中学老师......他们都是在给我们传授系统化的知识,所以我们的文凭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纵观现在的知识付费行业,不管是公众号、还是分享网站、还是其他机构,都是东一竿子,西一枪的,作为接受者更是一会这个,一会那个,所以结果可想而知,感觉忙死忙活,学了很多东西,最后又觉得什么都没学到。
如何解决这种困局呢?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聚焦。比如你喜欢产品,那就聚焦一个自己喜欢的公众号,把他的思路全部学透了,建立起自己的方法论后,再去横着发展。少看水的网站,因为在背后写作的人,有可能还不如你,多去试着自己去做判断。能做到不让别人影响你,就应经成功了,莫让“伪上进”麻痹了自己,不断的上交智商税。
好了,就说到这里,小生文笔不好,想喷的就来,绝对奉陪到底。
从下次开始,本公众号就开始正式进入产品的分享了,为了避免文中所说的情况,我将会系统的为大家讲解关于产品,希望能帮大家建立起系统的知识。
纵使在复杂折叠的世界,都抵不过你那会思考的脑袋,所以千万不要放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