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亭岁月古韵诗成行老韩书

那些舍不得丢的陈芝麻烂谷子(九)

2018-10-12  本文已影响506人  梅庐_黄碧琴

一.在捕捞队教书的那些日子(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那些舍不得丢的陈芝麻烂谷子(九)

1.

刚开学的第二天大清早,那个有着大眼睛长睫毛的小三妹,手端一碗萝卜干,怯生生地走进大队部的厨房,小声地对正在煮饭的秀姑说:

“老_老_师,我妈说这个给您吃。”

“不,不要……”

不等秀姑说完,三妹就把碗迅速地往桌上一搁,转身飞快地跑走。

一碗油炒红糟萝卜干看似简单很不起眼,对现在的人来说,无足轻重,不足挂齿。可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却依然是个好东西。

把那些在太阳底下晒了两三天半生不干的萝卜条装在钵或坛里,撒点红糟盐巴,翻来覆去地揉搓与腌渍几天,切段添油加葱煸炒,香气袭人。

萝卜不扒皮又减少了许多水分,咬一口咔嚓咔嚓的响,脆甜爽口,就着热气腾腾的稀饭,特别地好下饭。

半簸箕的生萝卜片只能晒一碗的萝卜干。三妹有爷爷奶奶……一家七口人,能有什么东西剩下呀,就这也是他们从口里省出来的。

秀姑初来乍到,还没来得及开荒种菜,又地处偏僻,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有的只是就近买点小鱼小虾。一碗萝卜干也确实救了点急。

三妹妈看着三个女孩天天高高兴兴地上学去,又高高兴兴地回来,学习进步很大,满心欢喜。热情大方的她时不时地给老师送来瓜果蔬菜,令秀姑很是过意不去。

2.

一次,秀姑趁回家的机会,在县城扯了几尺枣红色的棉布带回家,顾不上休息就哒哒哒地踩着缝纫机,给三姐妹缝制了三个一模一样的书包。

事先还精心设计了一番。用色调比较柔和的藕荷色布条在书包的四周镶了一道边;

前面左下角用本色布缝上一个油饼大的圆口袋,上面绣着一朵小白花。袋口嵌着一段带褶的荷叶边,花瓶似的缩着“脖子”,像一个小香包贴在书包上。斜背在身上蛮漂亮的。

一来二去,秀姑跟三妹一家人就比较熟络。

3.

有一次,三妹爸不在家,秀姑就跟着她大姐和她妈一起去捕了一回鱼。

从红流港这里溯江而上几里二十多里地的大溪、雄江一带,公路旁悬崖边芳草萋萋,苔藓密布,灌木丛生,藤蔓虬曲缱绻;

江窄潭深,青山绵延,叠翠如黛,倒影瞳瞳;水波不惊,阴凉舒适,是鱼儿们喜欢歇脚和栖息的地方。渔民大多来这里捕捞。

傍晚,“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那瑰丽的晚霞映红了半边天,也染红了碧绿的江水。

十几艘小船披着霞光,陆续地一只跟着一只,鱼贯而行,浪遏飞舟。阵阵波纹如落日熔金,熠熠生辉,在夕阳中跳跃,白帆在晚风中飘拂。

那些舍不得丢的陈芝麻烂谷子(九) 那些舍不得丢的陈芝麻烂谷子(九)

三妹妈,长得人高马大,是一个勤劳能干健美的年轻媳妇,地道的渔家女。说话办事风风火火,人称月华嫂。

月华嫂像座铁塔迎风伫立船头,俯仰着身子掌着舵;秀姑坐在舷边,磕磕碰碰地荡着双桨;小大姐站在船尾学着她妈的样,一鞠一躬地摇着橹。桨橹欸(ai)乃,咿咿呀呀;

小船犹如一把大剪刀,剪开层层叠叠厚重的波纹,向上游驶去……

4.

大家沿江根据地理位置审时度势,各自占据一隅地盘,按照蟹、鳖、鱼、虾各种鱼类喜好,装上不同的饵料,轻手轻脚地布网撒篓下钩,深怕惊跑了鱼儿;

那些舍不得丢的陈芝麻烂谷子(九)

月华嫂说要想钓到好鱼虾,必须懂得它们的生活习性,投其所好。好比鳗鱼,它就喜欢有腥臭味的饵料,像动物的内脏和腐烂的尸体。特别是蚯蚓,不论是红的还是黑的,都是它的最爱。先把蚯蚓绞死,然后把它搭到大铁钩上下到水里;

把炒米或炒饭拌上红糟撒在鱼篓里,鱼虾闻着香味就会前呼后拥地撒欢着来。篓口上有一个竹编的漏斗型塞子,它们进的去却出不来。她兴趣盎然地边说边操作……

随着夕阳西下,显得有些懒散的霞光也逐渐地淡了下去。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景像,像铁的兽脊似的群山巍巍隐现,似在蠕动着。

暮色降临,月华嫂手忙脚乱地布网完了,跟人们一样放下桅杆收起白帆,把船停靠在岸边,铺好草席被褥,叫秀姑和她女儿睡一头,她睡另一头。

她们静静地躺在舱中,犹如婴儿睡在摇摇晃晃的摇篮里。秀姑眯缝着双眼,聆听着月华嫂絮絮叨叨渔民水上生活的艰辛与欢乐,倾听舱外江风簌簌和偶尔传来锦鲤鳜鱼跳龙门的泼刺声;

江水温柔地抚摸着船底,发出轻微的有节奏的唰_唰_唰的水流声,她们很快就进入甜蜜的梦乡……

5.

静静的深夜,秀姑一觉醒来再也睡不着,就蹑手蹑脚地爬起来坐在船头,望着深邃的天空和宁静的江水遐思。

沉寂的夜空群星在闪烁,月光如练仿佛一串串珍珠在水面流动。偶尔汽船通过,江面上便划开一条发亮的路,岸边的渔火,江心的标灯,船舱里的烛光,都像惊醒似的不停地摇曳,浸在水中的圆月破碎了。一会儿,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春寒料峭,江风阵阵,凉露霏霏。秀姑不禁打了个寒噤。可以想像这些渔民们在过去是多么地艰辛与困苦!

一家人拖儿带口,吃喝拉撒睡都在一条船上,拥挤不堪。夏天江风习习,凉爽怡人,还好对付;

要是在冬天,北风呼啸,即使在两头舱口遮上厚厚的竹编苇席,又岂能挡得住那无缝不入的刺骨寒风?

有时风雨飘摇的小船抵御不了狂风暴雨的骤然袭击,甚至船翻人淹,家什渔具尽皆漂走,辛辛苦苦积攒的一点家财都泡了汤,一家人只能抱头痛哭;

由于一年四季餐风宿露,许多渔民到了晚年都患上风湿病,腰酸背痛膝盖疼,小腿爬满蚯蚓似的静脉曲张……

现在好了。他们在陆地上有了房屋,住在宽敞明亮的房间里,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老婆孩子热炕头,其乐融融。即使出去打鱼,老人小孩安顿在家里也没有后顾之忧。今非昔比,天差地别!

……

秀姑望着哗哗东流去的江水,想起孔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句话,颇有感慨。

6.

第二天清晨,渔民们在朦胧的晨雾中早起,满怀着丰收的喜悦,划动船只开始收网,哗哗哗的响声惊醒一滩鸥鹭,纷纷从芦苇荡中扑簌簌地飞起,震落草尖上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那些捕获到的形形色色大小不一的鱼虾在舱板上噼噼啪啪地蹦蹦跳跳跳;

月华嫂收获也不错,大大小小的汇集在一块,也有半箩箕。她拾掇完毕,就跟着大家一起回家。

此时,旭日东升,霞光万丈。一队小船又竖起桅杆拉上帆布,迎着朝霞,轻车熟路,乘风破浪,顺流而下。不多时就回到家门前的江边上。

他们除了留下一些小鱼小虾给自己吃外,其余的全都送到大队部。

那时,肉嫩多刺的黄尾鱼一斤2.5角钱,身子扁平的鳊鱼一斤5角钱,富有滋补营养的淡水鳗鱼一斤只需2.5元钱,还有滑不溜秋的黄鳝、缩头缩脑的乌龟……这些从江里刚捕捞来的鱼,既新鲜又便宜。

秀姑“近水楼台先得月”。品尝到了各种各样鱼的不同美味,可谓有口福之人。

男人吃完早饭扛着锄头铁锹去山上开荒造田,女人在江边补网、收拾渔具、刷洗船板……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7.

打鱼要靠天时(阴天)、地利(水深)、人和(谦让)。捕获的鱼儿有时多有时少,有人收获满满,有人守株待兔一整夜,说不定却两手空空。

此时,应向古仁人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的处事深远与豁达胸襟学习,以平和心态处之泰然为好。

经过一夜的亲眼目睹和一段时间来的接触,秀姑对渔民深怀好感。他们淳朴善良,互相之间没有抱怨,没有推诿,没有争吵,而是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一团和气。

人说“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远亲不如近邻”。他们虽然没什么文化,可因为生活的艰辛,使他们很懂得这些道理,而且代代相传。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