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诗词 • 朦胧的爱情《桂殿秋》

桂殿秋·思往事
清 · 朱彝尊
思往事,渡江干,
青蛾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
小簟轻衾各自寒。
译文:
江边上回忆往事,江水中映着她的倩影和秀丽的远山。我与她同船,共听滴滴答答的雨声。在小舟上各自孤宿,单薄的竹席衾被,我俩各自默默地忍受着严寒。
注释:
舸:船。
簟dian:竹席。
衾:被子,轻衾即薄被。
赏析:
清.朱彝尊的《桂殿秋》,五句,二韵,二十七个字,纯属短词。
在如此短短的尺幅中,织进了词人缠绵悱恻的情思,描画出意中人眉眼。这就是该作赢彩的缘故。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
词人以轻灵的笔触描绘了载着他和她的小船,随着回忆的水流,沿江驰向了秋风秋雨的越山的场景。开头一个“思”字,带起“往事”,进而提掣着全词,把全词的内容界域在回忆的范围里;再一个“渡”字,表明词人此行的去向和她一起乘着船儿沿江向前,至于去往何处,不得而知。词旨并非记游,而是透露一种朦胧的爱情。
“青蛾低映越山看”,词人描画意中人的形态,并没有着笔她的眼睛,“青蛾”下面的明眸显得朦胧,从而给人留下想像的余地。一个“低映”,再一个“看”,活画出少女遥望雨色迷蒙越山的情态。少女许有满腹心事。透过少女朦胧望山的身姿,似乎可以看到,在她不远处正在凝视着她的词人的形象。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共眠”,极险,险些使词趣跌入邪秽的渊薮。“听秋雨”,极写词人与意中人虽同舸共眠,却心愿难遂的凄苦心态与情状。
既然“秋雨”,天气便是“已凉天气未寒时”的深秋,但词人硬说“寒”,是因为“各自” “小簟轻衾”。
小簟,意中人所卧,隐写意中人娇小温柔;
轻衾,词人所用,隐写不耐秋凉。或日二人皆“小簟轻衾”;
但共眠分卧确是不容置疑的。否则,“各自寒”便无来由。
“各自寒”,即气温下降感觉到寒凉,原因许是“天气不寒人心寒”。这一韵曲折往复,蕴藉委婉,不言相思愁苦,而极言相思愁苦。
词人与意中人只是心神交会,并没结合。尽管好花旁落,词人却旧情不忘,写词《桂殿秋》。
如此痴爱之笔,却又不在字面直露,全在一“看”、一“听”、一“寒”中传出;
复杂难言的心绪仅凭一“共”、一“各”字,对相观照,诚为不凡圣手。
作者:朱彝尊
清代·婉约写景诗人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