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简友广场想法

时刻:百年仁济续华章

2022-10-01  本文已影响0人  让我瞄一眼好不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谨以当年文稿为记

九十年前,来自北美的西方医学传至盐都,在风光旖旎的雨台山麓,先后诞生了毗邻而居、一脉传承的仁济医院和仁济护士职业学校,沧桑世纪中,它们披荆斩棘,跨越风霜,在岁月的洗礼中涅槃而为**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卫生学校。九十年后,一座集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为一体、院校强强联合的仁济医学中心呼之而出,揭开了百年仁济的盛世华章。

岁月如歌  医无止境

时光荏苒,历史诉说着百年名院悬壶济世的风雨历程。千年盐都因盐而兴,但落后的医疗条件却让“富庶甲于巴蜀”的盐都积疴在身。一九0八年,加拿大美以美基督教会委派加拿大人胡祖遗(中文名)在灯杆坝开办了一家简易诊所,设简易病床10张,开始将西医引入这座城市。六年后,在盐商的资助下,诊所迁至雨台山,正式开办医院,设床位20张。历经三年的发展,医院建成了一栋三层楼的病房,年手术500人次,门诊量1万人次,起名为“福音医院”。次年更名为“仁济男女医院”,并自办了护士班。一九二九年正式改称“仁济医院”,隶属“四川中华基督教会医务委员会”。解放后,国家于一九五一年正式接管仁济医院,更名“川南第二医院”,内科医师马君牧任院长。沐浴在共和国春风下的医院也从私立转为公立性质,从此“不待扬鞭自奋蹄”,仁济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一九五五年,医院再次更名为“市第一人民医院”,沿袭至今。百年弹指一挥间,医院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不仅创造了盐都医学史上的奇迹,更定格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医院从当初简陋的病房发展成为今日集预防、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全市最大的国家三级综合医疗机构,被国家卫生部颁定为爱婴医院、涉外医疗单位以及国际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四川省肿瘤医疗集团自贡分院,并成为川大华西医学院、三军医大、泸州医学院、重庆药剂校和**卫校等大中专院校的教学实习基地。医院以人本管理+物本管理,打造医院“硬品牌”:医院占地10万平方米,设病床520张,院内精英荟萃,拥有335名高中级卫生人员,58名医学硕士研究生,6名MBA研修生,20名硕士,48名学术带头人。走人才推动科技兴院之路,医院有呼吸科、儿科、肝胆科等八大特色专科,31个临床医技科室、48个专业。30项科技成果获得部、省、市表彰,300项技术在省、市领先,成立了名动盐都的肿瘤防治、眼科、临床检验、儿科疾病、微创技术超声会诊五大诊疗中心。承担起全市及川南地区部分群众的医疗服务,年门诊量达33万人次,住院量达1.3万多人次。技术和硬件是医院不可或缺的两大利器,医院拥有美国GE螺旋CT、美国通用电气公司DR数字摄片系统和DS血管造影机,惠普4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等价值5000万元的大批高、精、尖先进医疗设备。在市内独家建立了150个终端集人、财、物信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了医疗、医技、行政、后勤的现代化管理。医院以服务意识+文化意识,营造医院“软品牌”:医院积极倡导“精业济世”的医院文化活动,有了文化力的支撑,发展就有了弹性,与文化思想共鸣的外在形式就是开展便民服务。医院率先在四川省实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在市内率先开展“病人选医生”,开辟了急救“绿色通道”。这种赋予灵魂的经营,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得到群众和患者的认同,无形中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形象,使医院屡获殊荣,先后获得全市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文明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各种荣誉称号。百年名院成为全市专科专业最全、综合服务能力最强、设备投资最大、住院人次最多、管理水平最先进的综合医院。

枝繁叶茂  百年树人

斗转星移,岁月记载下八十年卫生学校教书育人的恢弘诗篇。一九一八年,“仁济男女医院”自办起一个护士班,当时学生仅5人,且只招男护士,这个从仁济医院娩出的一奶同胞便是我市卫生学校的前身。一九三九年,正式成立仁济医院附设的“市私立高级仁济护士职业学校”,一九五一年护士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卫生学校”。

1929年更名为仁济医院 卫生学校

随着时光流逝,学校不断发展壮大,昔日的旧迹已荡然无存,展现在眼前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完善的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在6.1万平方米的校园内,鳞次栉比的教学楼,错落有致的学生宿舍,绿树掩映的大道,无不诉说着今朝创业的辉煌!学校在市内外建立了17个学生实习基地,成为我市唯一具有医学教学资格的学校。变化发端于创举,学校以“办好中专,发展大专”为办学模式,不断转变办学观念,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层次,拓展办学空间,先后开设了护理、助产、医影、检验、药剂、中西医结合、中西医推拿按摩等十四个专业,学校设有4个教研室和20余个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教室、学生阅览室等一应俱全,配套设施完善。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25人,并引来了50余名临床医院的专家和业务骨干作为专兼职教师,保证了教学质量,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学校有7名高级讲师主编了6门四川省中等卫生学校统编教材,16名高级讲师和讲师参加了14门全国和省统编教材的编写,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有了人才,事业很快腾飞起来。学校先后与重庆医科大学、川大华西医学院、泸州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省卫干院、省电大、市电大等7所高校实行联合办学,形成了乡村医生学历培训→卫生职高培训→中专学历教育→成高补习→大专→本科的复合型办学模式。在校生规模达3600余人,年招生总人数、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在全市中专学校中保持三连冠,实现了历史性飞跃,成功打造了自己的过硬品牌。先后为国家培养各类卫生人才2万余人,成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骨干和领导干部的摇篮。“百年树人结硕果,桃李芬芳向故园”,学校先后被省市政府和中央有关部委授予省部级重点中专、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校风示范学校、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和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乘风破浪  合纵连横

在骄人的成绩背后,充盈着仁济人不屈不挠的毅力和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增强竞争能力,是仁济百年长盛不衰的定律。在医改的潮流中,若不能破浪而出,势必会陷入进退两难的逆境。有句格言曾说:船停泊在港口最安全,但这不是我们造船的目的,船总要驶向大海,总要破浪扬帆。如今,仁济人正秉承着这一理念在医改的大潮中劈波斩浪而行……

资源重组、集团经营、品牌效应……,这些过去企业界的专用词汇,近年来已成为我市卫生系统大刀阔斧结构调整的常用词。为使我市卫生事业在“十一五”期间迈上一个新台阶,市卫生局确立了我市要尽快建立起体系完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的目标,提出要重点进行结构调整,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目标既定,院校该如何在潮奔浪涌的医疗市场中提高核心竞争力?合并成为必然选择。中心领导一班人迎难而上,义无反顾地走向资源整合的最前沿。市场是锁,只有一把钥匙才能打开,市场是网,抓住机遇就能纲举目张。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医院、学校的积极配合下,一个宏伟的蓝图铺开——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卫校联合组建**市仁济医学中心。在千百双期冀的目光中,一个百年的梦想成真,在几代院校人的盼望下,一个恒久的夙愿得偿。“仁济医学中心”如初生的朝阳喷薄而出。从此,院校将同心携手,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豪迈,锻造临床医疗和医学教育资源整合的奇迹,抒写我市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新建立的仁济医学中心实现了原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卫校人、财、物资源的共享,是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的一个集医疗、教育为一体的独立法人单位,将执行医疗卫生工作和教育工作方针,承担全市及其他地区的的医学临床、教育、研究、预防、各医疗卫生单位专业资格考试和社会医疗服务。仁济医学中心蓝图已定,成立伊始,就制定了中心五年发展规划,即将医院和卫校现有土地统一规划为以医疗为主、临床教学为辅的园林式医疗中心,将汇东大学园区80亩土地规划为以教学为主、医疗为辅的教学中心。确定了中心“135”发展战略目标,即一年打基础,完成医学教学的省部级重点中专复查验收,申报评审“三甲”医院;三年大变样,基本建成汇东校区,医学教学达到高等专科学校标准,建成“三甲”综合性医院;五年上台阶,在2008年医院建院100周年、卫校建校90周年之际,医院建成省内一流的园林式“三甲”综合性医院,学校开展以本科为主的医学教育,并入四川理工学院,发展为医学院校。

没有比院校联合更灿烂的梦想!没有比合纵连横更大胆的创举!没有比大医精诚更超越的博爱!我们有理由相信,仁济医学中心的未来定将一路高歌一路行,伴随着盐都的繁荣,走向下一个辉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