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禅告诉了我们什么

2017-08-21  本文已影响23人  兰希空间

最近在“得到”听一个心理学课程,其中的自我实现预言部分觉得很有趣,里面提到我们常说的话(口头禅)其实是潜意识的表现,很多时候在不经意间、无意识地就说出来了,自己都没有觉察到,这恰恰是一个信号、一种对自己的暗示,反复说则强化了这种暗示,让自己认为这就是事实,出于自恋,自己就会极力往那个方向走,以此证明自己是对的:“看吧,我就说……”。尤其在重大选择、面对困难的情况下,重复所说的话,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其行为、思维模式,决定了一个人的选择和命运。如何去创造正向的自我预言:首先提高觉察和意识,找到它,看看自己的口头禅有哪些(尤其在面对困境时),将它写下来;然后分析它,它表示怎样的暗示、行为和思维模式,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它的来源是什么,在过往的经历它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判断、情绪和选择;接着打破和重构,打破负向的暗示,建立正向的暗示,从小目标开始,给自己积极暗示,做好充足准备,行动起来去实现它,肯定自己;最后重复和强化这样的正循环和自我暗示。

先说3个故事,看看自我暗示形成的思维、行为模式的魔力:

有个人天天中午带饭到公司,每次到吃饭的点就开始抱怨:“好烦啊,今天又吃这个菜,每天都一样,都吃腻了。”同事问他:“那你怎么不换个其它菜呢?”那人回答说:“可是我学不会,好麻烦呀。”这个人重复着这个负向循环:做一种菜-抱怨-懒得学-做一种菜。也许他尝试过,但几次失败,又嫌麻烦,他认定自己没法学会,只能过这样的生活,算了,就这样吧,于是一直保持这样的循环,机械的每天重复着。

有位画家去乡村写生时,看到有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拴在一个小木桩上,就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它会跑掉的。”老农呵呵一笑,语气十分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都是这样的。这位画家有些迷惑,忍不住又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么一个小木桩,牛只要稍稍用点力,不就拔出来了吗?这时,老农靠近了他,压低声音(好像怕牛听见似的):“小伙子,我告诉你,当这头牛还是小牛的时候,就拴在这个木桩上了。刚开始,它不老实,有时撒野想从木桩上挣脱,但是,那时它的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见没法子,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也没有心思跟这个木桩斗了。有一次,我拿着草料来喂它,故意把草料放在它脖子伸不到的地方,我想它肯定会挣脱木桩去吃草的。可是,它没有,只是叫了两声,就站在原地望着草料了。你说有意思吗?”

在我老妈身上,也看到了这样的模式,稍微复杂一点的事情,比如家里什么东西坏掉了:墙面渗水、电视、空调出问题,电信打电话询问网络情况,办理居住证,手机微信信息查看等等,她第一反应是“我不懂,没有办法,解决不来,交给我女儿”,都交给我处理,而且要马上处理。我尝试鼓励她,希望她学着自己去搞定,但她脱口而出、重复着说:“我不懂,万一有什么问题怎么办,弄不来?”有时候和她一起去处理事情,遇到了困难、事情办的不顺利(程序比较复杂、一次办理不了,没有预想中顺利,工作人员态度不好等),她就变得急躁,开始生气、埋怨:“怎么这么麻烦”“不弄了”。我理解她没有读过什么书,确实有些事情对她而言比较复杂,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但有些小事情,比如联系人修家电是她可以独自去处理的,却也被她否定了。这和她强化失败经历、自我暗示息息相关,她以前试着独自处理过,但出现了一些问题,结果不理想,她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认为自己处理不了这些事情,而原因就是自己没有文化、不懂、太复杂、没有办法,她越是害怕,越是不知道如何面对和处理,越是容易手足无措,这时她的潜意识会调动她以前的失败经历并告诉她:“你没有文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学不会,事情很复杂,万一处理不好,就麻烦了,你还是别做了。”渐渐地,这形成了她处理问题的自动化反应,一有问题,自动按钮就打开。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很多时候我们有消极的思维定式、负面的自我暗示,是用自己过往的失败经历来否定自己,归根究底是害怕:害怕再次失败、害怕改变,于是选择了呆在自己的舒适圈,短期来看,这样痛苦会减少很多,但从长远来看,自己将自己陷入这样的负向循环中,失去了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生活能力的机会,失去了自己对人生的掌控权,变得非常被动。要改变,就需要打破负向循环、自我暗示,建立正向的、积极的。从设立小目标开始,让自己一点点感受到成就感、给自己信心,从舒适区走出来去挑战自己,那是不是每天给自己打鸡血就能成功了呢,当然不是,那是传销。重要的是做到知行合一,养成主动思考和行动的习惯,带着积极的暗示去行动,不断调整去达成目标,无论成功或失败,都要去分析、总结、复盘、调整自己的认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形成正向循环,否则只是纸上谈兵、空想、做白日梦而已。

一个很虔诚的基督教徒,每天都很认真的祷告,从未落下一天,他很穷,希望上帝可以帮助他脱贫、过上好日子,他每天祈祷上帝让他中一次彩票,可是直到他去世,都没能实现梦想。死后他见到了上帝,他很生气、很委屈的说:“上帝啊上帝,我如此虔诚地祷告,您为什么不让我中彩票呢。”上帝看着他,很无奈的说:“我也希望可以让你中彩票,可是你至少要去买一次彩票才行啊。”这个虔诚的人相信只要发愿就能实现梦想,他每天重复着相同的话(中彩票)、相同的动作(祷告),得到相同的结果(生活依旧贫困、没有改变),但从未思考原因、从未采取过行动,就算他再虔诚、给自己再多的暗示和鸡汤都无济于事。

我在做生涯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时候核心问题并不是来访者一开始提出的那个:“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不知道该换什么行业”“新的行业、岗位要不要进入”,而是个人的被动性格、思维定势:

“有没有做过尝试去了解不同岗位,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兴趣呢?”

“没有,我没有时间,没有机会……”“那么多怎么尝试的完呢,你就告诉我我做什么能做好吧。”

“有没有和身边的人聊聊,问问他们所在行业是什么情况?”

“没有,不知道怎么问。” “问了,感觉都不行,不喜欢。”

“有没有想过新的行业、岗位的风险有哪些,你如何去降低或者面对这些风险呢?”

“了解一点,没有想得那么细,我现在就是纠结,不知道该走还是留。”

在我自己身上也经历过自我预言的故事,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记得刚毕业第一份工作,在第一次会员大会上,我要第一次面对200多人在台上演讲,虽然只有15分钟时间,但非常紧张和忐忑,那段时间我利用所有的时间在脑海中一遍遍预演,上下班的路上、洗澡、吃饭的时候。活动前一天晚上,布置会场时,站在台上去找感觉。第二天早上,故作轻松地吃早餐,其实心里没底、慌的很,没怎么吃就下去准备签到。在签到时,我有意识地和来宾们交流,以此来让自己放松,告诉自己:“来的人都挺好沟通的,大家都很善意,出错了应该也没有关系,不用紧张。”快轮到我时,在裤腿上搓搓手心里的汗,告诉自己:“你可以的,加油。”上了舞台,一开始确实紧张,喉咙一下子收紧,声音发抖,手不听使唤的抖了起来,语速加快,我极力握住翻页笔让自己冷静,我看到了给我鼓励的同事、看到了微笑着的来宾,心里一下子踏实了,慢慢地放满了速度,身体开始移位,不再发抖。演讲完,大家给了我热烈的掌声,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暗暗肯定自己:“做的很好,我就说可以的,继续努力。”

负面暗示的情况也有,有一次去给客户公司的中国主管们做跨文化培训,一开始客户提出这样的需求时,我心里就咯噔一下、没底,但不得不答应下来。培训确定后,我开始狂补各种信息和案例,但总是有这样的念头挥之不去:这次效果估计不怎么好,我没有在工厂管工人的实战经验,不太清楚他们真实的情况,我对中缅文化研究的还不够透彻,也不够落地,实际运用和收集的案例也不够。我尽量的将理论和案例结合更好,设计了很多互动,希望给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讨论、分享,引出我想要传递的信息。但在培训过程中,一切并没有按照自己设计的那样进展,他们不断地抛出各种各样实际遇到的问题,有些感觉是误解的,我不知道如何给一个可操作的、有效的答案,这时候我心里就开始紧张,一紧张,大脑就空白,那个声音又跳出来:“哎,天啦,这个问题怎么回答,我就说,碰到这种实操的问题我没有办法。”最后只能给一个泛泛的答案,有很大的挫败感。

我的经验告诉我,积极的暗示仅仅是一个开始,行动是助力,这中间还要有充分的准备,有实力才有信心,才能让自己去收获成功,实现一个个小目标,以此来强化自己的积极暗示,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正向循环,实现自我预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