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M现状分析---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BPM,即业务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
企业中那些年听到的“命令”
做为企业人,都应该听到过类似下面的“命令”吧
从明天开始,项目忙时,所有请假都不能批,特殊情况下需要我和XX批准才行。
项目支出不能超出预算,超出预算的报销项自己解决。
从明天开始,需要你解决的问题,24个小时之内如果没解决,绩效分数减一分。
你下次提交东西时,信息给我提交全了,不要丢三落四,这是规定。
怎么你的任务又晚了,你怎么控制时间的啊?以后必须按时完成,这是规定。我只看结果,不听过程。要是晚了的理由合理,也必须提前XX时间告诉相关的人,让大家都有所准备。
。。。。。。
相信你或多或少的都听过类似的“命令”,有的人会认为这都是“老板”们的抱怨,但笔者认为,其实,这就是老板们在碰到了问题后,想用流程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信号。但问题是:
Q:目前靠人为管理能解决它们吗?
A:靠人真的很难,花的时间会很多。如果中高层每天时间都花在这上面,业务时间花的太少了,公司也很容易出问题,特别是处于发展期的企业。
Q:靠工具和技术呢?
A:当下目前市场上的工具和技术,还没有看到谁真能做到“又快又好又合身“。
现有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怎么样呢?
(没有听过OA或BPM的,可能需要先花一些时间了解一下它们)。
以笔者的了解,在国内,目前OA使用范围其实还是很广的。OA的办公自动化如果相对于早之前的纸制办公方式来说,效率提升很明显,所以企业里或多或少都会使用一些OA。(最近这些年,OA厂商的产品其实也在发展中,有很多OA产品中,将自定义工作流也加入到了产品的功能之中。)
但经过很多企业客户的追踪,这种情况最近这些年也在有所变化,特别是新兴的,成长快的企业,在和它们沟通的过程中,他们并不觉得现在的OA覆盖了它们的需求,下面是笔者记录下的一些客户看法:
“看了几个产品,并不太符合我们的线下工作习惯“
“动不动就说需要二次开发,成本还挺高,大企业标配的东西,对我们这百十来号人的企业,用起来成本和复杂度都不合算”。
“看上去挺好,但一旦真用上,一提新需求就说没法做,发现了问题也告诉我们不好改,最后只能使用最简单的功能,代替纸张办公就得了。“
“很多功能模块太形式化,不能真正满足我们企业自己的业务需要,像资产管理、人力资源、客户关系、会议管理、项目管理等,要是不花大价钱做二次开发,也就只能闲置着“
“看上去很牛,有很多管理理念在里面,但和我们企业实际的理念脱节,企业内部上上下下都不满意,最后只能是摆设。我们企业管理可能是落后,但也得慢慢提高,如果一下子就拨上天,很难执行和推广“
同时,也有一些企业的管理层更加直言的说,负责上OA或BPM系统的决策人其实是要冒一定的风险的,因为上OA或BPM前,往往要求企业端:
• 首先,明确自己的需求
• 清楚定义项目范围和目标。
这两点对于发展中的公司或中小型公司来说,困难比想象的大,未来是需要不断摸索和调整的,管理方式怎么可能现在定下来呢。
这样,整个OA行业的销售应该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业务越来越难推了。
从已经使用了OA或BPM产品的企业来说,笔者目测,可以这样来进行一下分类
• 使用SAAS免费或付费版本。(小公司或对数据私有安全不太重视的公司,会考虑它,优点是简单,缺点是只能按SAAS平台的功能来进行安排。)
• 使用单机或替代产品(免费为主),比如使用excel。(小公司或有自己特殊需求的为主,比如需要给不同人不同报表的,同时还要求各种数据打通的)
• 使用现有产品。
• 自己做定制化开发的。这个量其实还是很大的,有不少有点实力的公司都是这样做的。
从信息系统建设费用上呢,也这样几种不同的情况
• 免费使用。
• 付几百到几千年费
• 付几W块自己部署一个。
• 几十W到几百W做二次开发
• 上千万-到更多的,采用大厂产品。
这可能是在软件领域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少有哪个领域做了二十多年后,还有这么多的细分的,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管理是变化的,而且,是快速变化的。很难有标准化的产品来满足这个市场。
什么是BPM
BPM的定义:
BPM,即业务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常见商业管理教育如EMBA、MBA等均将BPM包含在内。
这里面提到了业务流程,那我们再看看业务流程是如何定义的:
业务流程是把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为对顾客有价值的输出的活动。简而言之,业务流程是以涉及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为最终目标的组织活动的集合。一个典型的业务流程应该包括下面六大要素:1. 流程目的(它存在的理由);2. 输入资源;3. 按一定秩序执行的活动;4. 这些活动之间的结构(相互关系和作用);5. 输出结果;6. 该流程创造的价值。
对于BPM,也有人是这样定义的:
BPM不但涵盖了传统“工作流”的流程传递、流程监控的范畴,而且突破了传统“工作流”技术的瓶颈。通过对企业内部及外部的业务流程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建模、自动化、管理监控和优化,使企业成本降低,利润得以大幅提升。
指根据业务环境的变化,推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整合及调整的经营方法与解决方案的IT工具。
WorkFlow与BPM
做这个分析的时候,可能会被很多公司骂的,因为这可能会捅破一层窗户纸,笔者认为,目前大部分号称做BPM的产品,充其量也就是一个workflow。
Workflow是什么:工作流应用。
BPM是什么:业务过程管理。
工作流的定义:
工作流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为了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利用计算机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
工作流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手工流程处理的如下问题的:
高度依赖纸张
劳动强度大
流程不严密,任务执行不易贯彻
无法对流程的过程进行监控
无法度量进程时间和统计进程的成本
那么,针对号称BPM产品的问题来了:
大部分目前号称是BPM的产品,不管做的深的还是浅的,是不是都是通过配置流程来把一个表单,按不同的要求传递到下一个节点呢?
笔者觉得,工作流和BPM,如果非要有一个界限的话,可以这样来考虑:
• 企业能自己创建企业自己的业务模块,不需要二次开发,这是BPM软件解决方案的基础能力。
• 不是数据流向驱动,而是业务驱动,也就是说,根据业务需要,每个人都能获取到有利于他决策的所有数据,这是BPM软件解决方案的基础能力。
• 能无缝打通软件自带模块数据和企业自己创建的数据的,这是BPM软件解决方案的基础能力。
因为只有这样,BPM解决方案才能做到BPM概念中希望给企业带来的帮助。
如果大家同意这种概念的话,再反过头来看看目前号称BPM的产品,是不是应该叫OA+Workflow更合理些呢?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别人的软件做的不好,很多软件在很多方面很好用的,OA+workflow如果做深了,其实也是很有价值的。
但如果你想要一个BPM,你就需要提前认清了,因为workflow本身的定位,就注定了它不可能做到很多BPM想要做的事情的。
现在的BPM(workflow)解决方案落地情况如何呢?
笔者曾经做过多年的企业管理工作,在这过程中也接触过不少不同行业的企业管理层。有不少企业的老板听说过BPM,但更多的,是没听说BPM这个概念的。所以,笔者认为,BPM虽然发展了很多年,但落地的情况其实并不乐观,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现有的BPM技术解决方案是真的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的。
笔者试用了一下XX和XX的产品(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系统,但在这里,因为XX和XX的客户相对多,所以以他们为例子。)。试用后,回想自己在原来工作岗位时碰到的困难,发现这些号称BPM的产品,似乎没有这么神化,更多的是“噱头”(叫噱头可能会得罪一些人,但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先从企业中实际碰到的“需求”来入手分析吧
• 先说说大家都有的报销功能,看似简单的报销,其实并不简单。
我原来公司的老板是个现金流意识很强的人,对于现金流的控制是他很看重的。特别是当现金流低于某个值时,他会要求所有的报销都通过自己。同时,员工提上来的报销,来检查这个钱到底是不是应该这么花,怎么花合适,也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往往要和相关人讨论过才能知道,审批通过,并不是像点个按钮一样容易的。
• 流程不是固定下来的,也不是简单的改个流向就能解决问题的。
这一点,相信不同的管理人员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举个笔者碰到过的例子。我们公司原来的研发团队中,曾经为一个内部工具型的需求讨论了很久。这个需求可以大大降低人员的使用效率,也得到了高层的认可。但从当时的项目管理系统来看,人员全都使用满了。要想做,需要排到6个月后。。。但从当时现象上看,人员的工作并不饱和。。。最后,这件事是从线下找了解决方案,并没有走公司的管理系统,因为,二次开发这个系统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长。。。
• 中层审批的工作量比想象的大多了
笔者之前的一个200多人的公司中,所谓的高级中层有三个人。当时很多时间都放到了“各种审批”上,举个例子来说:季度奖金分配审批,每个团队的leader会把他们的建议报上来,我们需要来看是否合理。各位读者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管理60多个人,而且,钱的事又是重中之重的事,说小了,员工情绪会受到影响,不公平情绪会影响进度。说大了,官僚做风影响了多少公司,也不用我多说了。
我们当然想仔细把它做好了,但60多个人,过去三个月做的事情的成果,可不是一个一两句话就能说出来的事情。不同人,不同工作,不可能用同一标准。更不要说,项目一多了,我们三个可能对项目,都没这么熟悉,很可能人家忙忙活活做完的东西,我们根本感觉不到。
所以。。。。
• 沟通之痛,并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传递“重要”和“足够”的信息
企业内部最大的成本是什么?笔者个人觉得是沟通成本。这笔账有很多人算过,这里就不再重新计算了。计算机行业发展的这些年,其实已经大大提高了很多沟通成本了。比如QQ,微信,同时,很多OA产品也提供了各种各样沟通的方式(像钉钉的钉一下)。但笔者认为,这些的沟通工具,要么是缩短了沟通的距离,要么是缩短了公共数据的沟通。 但对企业内部来说,更重要的其实是“所得即我想”的按需式的沟通(“比如钉一下,钉了其实不代表能记住,老板需要的是你记住”)。比如说:我要做某件事,某件事相关的信息,都能汇总给我,包括这件事相关的事的前因后果。
这样,沟通过程中,做到信息够多,够准,够快,如果出现问题,还能随时提升,再辅助以类似QQ,微信等即时沟通工具,就会更大大提高沟通的效率。
• 高层决策之痛,真正重要的信息,还得自己找
“如果一个领导决策很慢,往往是因为下面提供的信息不够多,如果信息够了,傻子都可以做决策了”
这话我相信很多老板都会喜欢,这话乍一听起来也是对的,但是,反问过来,什么叫做信息够了?这可能就是见人见智的了。比如:报销50块我可能只需要知道你干什么就行了,报销5000块我可能就得知道整个公司现金流情况,各科目的余额情况,没准还得知道一堆其它的情况。。。但对报销的人来说,可能很难有机会知道这些。。。(估计也没几个中层有权利能知道所有这些情况的)。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的企业,所需要的方式还不同,而且,不同的阶段也不同,没准一个月一变。这样,高层们,很可能这就需要你自己来解决了。。。
• 企业成长节奏中的对参与伙伴的适配要求
什么是合适的伙伴?笔者觉得,在企业管理中:我慢你快,是对我有帮助的伙伴,帮我成长;我快你慢,你是对我有害的,托我后腿;我们速度一样快,我们会是最好的搭档
流程管理工具也一样,跟不上我的流程变化的管理软件,其实是拖我后腿的。
• 管理方法是否有效,怎么评价?
企业管理中的变化,有很多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的,相信很多管理者也理解这点。但是,当我需要变化的时候,我怎么知道动全身的哪些部分了呢?每次流程优化后,如何知道优化的效果和方式是否正确呢?现有的解决方案真能说清楚这些问题吗?特别是,这些问题可能只有我企业自己才能明白,不是行业共性,而是我企业个性的。
上面的这些问题,并不是近年才被大家总结出来的问题,BPM概念是十几年前产生的,当时就是发现了企业当中的这些问题,从技术上想找一些方式来支持它。但纵观现在企业中使用BPM软件的现状,笔者不得不说,目前的技术,恐怕并不被很多企业认可。“企业快而BPM慢,企业为了生存需要灵活而BPM技术有限制相对死板”的情况,应该是现在一个摆在BPM行业面前的一个通用问题。
为什么现有的BPM不好用?
这还是一个见人见智的问题:有人会说我不需要BPM,线下这样管理挺好;有人会说钉钉够了;有人会说管用就得了;有人会说,能赚钱或能省钱的我才用;。。。
笔者也没办法将所有企业需求都罗列出来,确实比较多。拿文章最开始的时候的一个例子往下深入的讨论吧
老板说了,项目忙的时候,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定个流程,要求全公司执行。
这样的情况,应该是公司内常见的现象吧,看上去其实很简单,只要项目忙,就直接审批不通过,或不审批就得了呗。
真这么简单吗?咱们从不同的角度仔细分析一下吧
• 什么叫项目忙?
笔者经历过的企业,每一家对项目忙都有不同理解的,相信这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特点,有共性,但更有个性。比如:软件企业和制造业的情况肯定不一样;后勤岗位和研发岗位也不一样;项目A和项目B也不一样;项目初期和项目中期后期,也不一样;
• 什么是项目不忙?
这个题目似乎有点傻,不是忙的,当然是不忙的了。但想想场景,其实也不全是,比如:项目A不忙,但项目B忙,算忙吗?财务忙但人事不忙,算忙吗?今天不忙但下周忙,算忙吗?今天不忙,但下周我也不知道忙不忙,算忙吗?
• 怎么告诉审批者项目忙不忙呢?
有人会说,这是当然的了,审批者肯定会知道了。但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其实面对的问题是,他未必有好办法知道。比如说,他怎么知道这个人有多少工作要做?他怎么知道这个人被谁依赖着?他怎么知道如果这个人在的话,会帮助目前有风险的项目多少?他是不是真的有足够的信息知道,这个人离开的这段时间,到底会影响什么,然后提前做出安排呢?这些问题,如果真是负责任的领导,需要不少时间来找齐答案的。
• 提交人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是好的提交时机呢?
笔者认为,好的申批系统应该是:在提交审批前,就告诉你怎么样才能容易审批通过。还是这个例子,如果一个系统能告诉你在什么情况之下提交请假是符合上面的公司规定的,避免了很多无用的提交占用了审批者的时间,是不是才更重要了呢。
• 系统能不能智能一点呢?
提交人如果明知道不能通过的,还提交了呢?这时候审批者还是要挨个看,审批,加上意见。而且,还不可能特别及时。系统能不能智能些,如果是这种情况,智能的直接就审批拒绝了呢。
• 例外如何处理?
公司流程这回事,往往需要刚柔并举的。项目忙的时候,也不可能一杆子打死,比如说:病假,婚假等等。法治外也需要人治,而且公司内还有一系列与自己企业有关的“人治“的流程,如何让它们能在系统中体现出来呢?至少,不能冲突吧。
• 历史审批的纠正?
项目忙这句话,其实是一个带有时间性元素的定义,项目忙是有时刻的,比如,如果之前团队成员申请假期时,项目并不忙,但现在,项目变的突然很忙,如何来处理呢?
• 项目忙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怎么变化呢?
企业是需要成长的,成长过程中,也会逐渐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用更好的方法来管理企业。拿这个例子来说,假设是一家软件企业,项目忙,在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可能看一下有多少任务没完成这点,就够了。但到中期,可能就会把项目风险考虑进去。再晚些,就会有考虑项目集管理中的各种条件。如果企业变化,IT系统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呢?
“企业管理无小事”,这句话说过很多年了,笔者的感触是,目前的企业管理领域里,还没有什么工具真的能够贴合企业的将这些“小事”管理起来,所以才变成了无小事。
当然,接触过OA或BPM厂商的销售后,你会听到他们说:没问题,你把需求说清楚,二次开发都没问题,我们是支持二次开发的(销售肯定会这么说的,可以理解)。
但我们来算算啊:
• 提前把需求说清楚,这事容易吗?
有人会说需求说清楚的过程,本身也是整理你公司流程的过程。。。但其实做为任何一个执行人来说,就算在公司内部,上上下下的找人把这个弄清楚,而且让人家接受你的意见,其实并没这么容易。同时,就算“我”弄清楚了,你一个非我行业,非“我”公司的人,你需要多久听懂呢?。
• 二次开发成本?
我给的答案是可真不低(土豪公司请飘过),要是每次变化都可能需要二次开发,就更高的离谱了。
• 你足够快吗?
就像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我快你慢”对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风险点。如果我希望上面说的流程还有变化,明天你能让系统适应我吗?一个星期呢?还是说每件事咱都需要重新评估一下?
什么是好的BPM解决方案呢
说了这么多,来看看笔者眼中符合要求的BPM技术是什么样子的吧?
先说从技术方案上,笔者认为至少要先符合如下原则:
• 想变就变,快速灵活的通过配置来改变,不是二次开发。(老板要的是明天开始流程就执行了,不是两个月后)
• 内置不同行业解决方案集供企业参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可能站的比巨人高)
• 企业可以选择某个解决方案模版,同时又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颠覆”模版中想颠覆的部分。(不是改流向,是颠覆成我想要的)
• 解决方案能适应我的想法,而不是给我带个紧箍咒。在此之上,比我更智慧更好。不要让我屈服于你软件的限制。(灵活,灵活,灵活)
• 数据是我的,云解决方案或许我可以接受,但最好是在我自己的环境中,确保数据不会被外界访问到。
• 要有移动端,而且看上去是“我”企业内部定制化功能体现出来的移动端,不是系统功能的。
同时,从业务的角度来说,还要支持:
• 能够支持各种企业将线下的业务模式搬到线上来,灵活到线下业务不需要拘泥于软件本身限制来要求业务流程的变化,要不企业宁可不用线上这个流程来做。(IT系统要服务于业务流程,主次要分清)
• 对企业业务流程建模要做到强支持,足够灵活,个性化的业务需求也能配置到线上来,而不是工作流式的配置。
• 线上流程与企业自身足够贴切,能帮助企业提高产生价值的效率。(要么能多赚钱,要么能多省钱的软件才是好软件。)
有没有这样的解决方案能快些的落地,来帮助企业管理者们减轻身上的负担呢?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