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思考者

小邱拆解:如何写出一个好故事?(微课精华)

2017-03-04  本文已影响265人  老木三观
图片来源网络

最近,青年作家何韬在【一块听听】上,在线直播了一场60分钟的写作微课分享。主要从确定主题、采集素材、组织结构、塑造个人风格、修改润色等几个方面,为我们讲述一个写作者如何从0到1写出一个好故事的能力,并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向我们表明,一个人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以及行之有效的方法成为一名优秀的创作者。下面,我就从这几方面入手,用自己的话,来转述什么是好故事?如何写出一个好故事?为各位写作爱好者解读这场微课的精华内容。

首先,何韬是谁?

何韬,80后青年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有七年媒体工作经历,曾就职于《中国青年报》、《21 世纪经济报道》、《人物》,现在《智族 GQ》担任总主笔。代表作有《喊麦之王》、《帝吧风云》、《风口上的孙宇晨》、《裸奔者范美忠》等多篇非虚构阅读量在10万+的题材作品。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从事的工作就是在大量采访的基础上,写出一万多字的真实故事。

什么是好故事?!

何韬的《喊麦之王》,主要讲述了一个网络主播如何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子,走入公众的视野成为喊麦之王的,发表5小时,阅读就破10万。以网络主播为主题的故事在网上不计其数,为什么大部分发表后就石沉大海,而这一篇流传甚广?何韬在微课中特别指出:“因为大部分故事并没有遵循故事写作的基本规律。

好故事应该回归到人性本身,叙述的重心聚集在具体的人物本身命运和事件上。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但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写作者一定要把故事聚集在某个具体的人物本身,回归到人性本身。比如:汶川地震时的范跑跑、深圳罗一笑事件里的罗尔,网红凤姐罗玉凤等典型人物。

好故事,要具备超出【讲清事情】的野心,一定要和读者建立起【共情】效应。所谓的共情,就是能够在故事里非常有效的唤起读者某种情感的共鸣。这种情感可能是悲伤的、快乐的、愤怒的、感动的。

好故事的基本特征和最核心特质:应该聚焦于遭遇困境的人、麻烦缠身的人。

小邱说:作家余华在评价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时说:“好的短篇故事,犹如刀片,阅读的过程就像是抚摸刀刃的过程,而且是用神经和情感去抚摸,然后发现自己的神经和情感上留下了永久的划痕。”我觉得此话甚是恰当,换作长篇,熟悉余华的那部小说《活着》的读者都知道,只消读上一遍便在心灵和情感上留下了永久的划痕,因为它讲述的是中国人自己在历史进程中的成长苦难,语言又朴实和真诚,每每想起,故事中的情节便历历在目,每一次都能在神经上重新打上烙印,引起共鸣。这或许就是好故事的魅力。所以,这世界从来不缺少讲故事的人,我们缺少的是在差异化中讲好故事的心。

如何写出一个好故事?

如果想要让你的故事具有吸引力,让读者能够有欲望读下去,一定要努力营造一场灾难、危机麻烦以及遭遇困境的人。为什么要聚焦于遭遇困境的人和事呢?因为好故事就是要揭示人物的性格本质,而人物的性格本质恰恰就是在人物遭遇困境危机时得以凸显的。(通过事件的展示,不同性格的人物在遇到不同的事件时,就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从而在事件中让故事更有立体感,情感更有冲击力,读者更容易接受和产生情感的共鸣。)

所以,看到这里不难发现,写好一个故事,就像谈恋爱交朋友一样,是需要招数和套路的。掌握了这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规律多加刻意练习,便能持续产出好的故事和作品。简单说,有以下五个套路:

1、确定故事的主题。

你必须要清楚自己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确定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有什么样的性格?他想要什么?为什么想要?他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他将遇到哪些困难?他又将用什么方式去克服这些困难?理清了这些,故事的主题才能站得住脚,你才能梳理未来故事的走向和发展。

2、采集故事素材。

何韬在微课中指出:95%没有写好的故事,是因为准备的材料不过关。所以,素材的准备是构成故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你材料准备的越充足,你创作的视角就越多元,对你构成故事视觉和展现的成熟、丰富,就越有益。使读者可以在阅读你展现的冰山一角同时,脑补出意犹未尽隐藏的更广泛内容。因此,这就涉及到作者大量的主题相关阅读、资源整理、信息消化。)那,明白了素材的重要性和强大威力,写作者如何对素材合理归类呢?!何韬给出了两点:

1)文字类材料。从朋友圈、微博、百科、书籍、新闻热点、人物直接语录等方面进行素材阅读和整理。尤其是人物直接语录,它可以更直接、主观的反映出人物的鲜活性格。

2)音频影像类材料。可以从视频节目、录音、电影、纪录片、直播音频等方面入手进行整理归类。比如说,何韬在采访《喊麦之王》的主人公时,网上并没有关于记录他的太多文字和报道,因此何韬就从他所有的网络直播视频里切入。观看影像资料的好处,可以更加直接和直观的展现一个人物的状态。

关于素材的分类有两个可视化选择:成长时间(段)节点。可以按照人物的成长轨迹从过去、现在、未来进行素材整理。更细致的话,可以列成一个文档,精细到每一个时间点。

人物的属性逻辑。也可以从人物的职业、性格、生活方式进行素材整理入手。其实, 怎么样分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作者要长期建立起一个素材分类和整理的习惯和意识。写作者可以通过印象笔记(或有道云笔记)建立相关的主题文件夹,把你需要的素材,整理到这些文件夹里,可以对文字、图片等素材进行关键字检索,能够很好的帮助你节省时间和记忆。

小邱说:故事素材的积累、整理和分类,可以很好的、并不断帮助我们写作者提升挖掘消化信息、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3、组织故事结构。

很多新手作者在写故事结构层面,常常会出现的错误是:只会线性叙事。流畅的叙事方式,很可能让你的作品最终沦落为一篇流水账——你是在描述事情,而不是在讲故事。所以,写作者怎么跳出这种令人乏味的线性叙事牢笼呢?!通常可以尝试以下两点:

1、打破时间顺序,吸引读者不一样的开头。可以从你的故事里,某段你觉得较为出彩的一个事件或段落,作为开头,展开倒叙或者插叙,这样反而会让故事更生动一些。经典案例比如好莱坞诸多电影的开头。

2、单线结构转换成双线或多线叙述结构。多线叙事的好处,它可以在故事中相互发生交织、碰撞和缠绕,产生出不同的阅读视觉效果,使故事更加丰富,具有厚重感。(经典案例比如美国季剧《权力的游戏》系列,多线性叙述方式,让影迷屡看不爽~)多线叙述的具体实施,可以在原有单线叙事结构的基础上穿插加入一个或多个线索(或逻辑线索等)进行叙述。

小邱说:准备好了充分的素材,写出一个好故事,就像兴建一座房子,如何构建房子的结构,合理的添砖加瓦、粉刷、去掉毛坯一样,是创造者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因此,一个好的写作者,应该具有对故事框架组织的构思和细节的处理能力。掌握了这项技能它可以迅速提升提升我们的逻辑分析梳理能力。

4、塑造个人故事风格。

现在网上流行了太多的文艺故事、心灵鸡汤文。可能大多数网友和我都有着同样的感受:看的时候觉得故事写的也很不错,很感动,文笔也很好,但看完之后也就忘了,大多数文艺写作者都有这种通病,故事千篇一律,小情小爱,这就是没有自己的写作风格。这就好像网红一样,给你一堆照片,你看来看去觉得他们都长得一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集体凑票去韩国整了容。

所以,一个好的创作者都希望能拥有自己的个人写作风格。那么,形成个人风格最有效的门径是什么呢?何韬给出的答案是:模仿。在古今文学创作领域里,找到一个你最喜欢的、适合你的写作方式和作家,去大量的阅读和模仿他的写作优点。模仿但不刻意,不要担心因为模仿,会让你失去自我。时间的积累,会让你渐渐在模仿中发生化学反应,知识碰撞。从而找到你自己的风格和坐标。

5、故事修改润色。

作品写完之后要像毛坯房一样,进行更细致的装修、修改、润色,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修改故事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有效的去修改故事呢?

多阅读,勤修改。一篇文章改五遍,永远比写一遍要有力得多。

站在读者的角度,去重新感受故事。你会发现故事中的一些缺点更加清晰,读者有时候比作者了解的更多,避免漏失重要的情节,使作者自己显得用力过猛。

将完成的初稿,拿给你最亲近的人阅读,他们可以从更真诚的角度给你建议。

好的故事需要技巧,但要避免炫技。以免让读者觉得作者不够真诚。在修改中,避免眼花缭乱的修饰词,过多的形容词、名词、成语和典故,华丽的词藻反而让你的读者反感。

长短句结合应用,做到简洁明练,干净。避免连续使用长句和短句,这样显得会破碎、单调和阅读疲劳。

小邱说:以上内容就是何韬此次微课分享的全部内容。我们都知道,写作不仅仅是天赋,它是一个后天可以用方法和实践相结合而进步的事情。在当今互联网信息时代,写作应该是我们现代每个人必须拥有的一项元技能。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和处理好事情的能力,也能让我们在这样一个全新的世界里,练就逻辑思维分析能力,更加理性,从而生活得更好。所以,抛开故事创作,无论从写作者的视角出发,还是普通人的视角而论,我们都应该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好好写作,多读、多写、多练,做一个让自己更好的人。

                                                                          本文笔记启发于《如何写出一个好故事?》微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