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认识的进阶阶段
人本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以往的认知,都是强调大脑的学习过程,知识如何建构,而人本主义强调了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强调了人是情感的动物,情感的重要性,如果以往的认知重在培养人的智商的话,人本主义重在培养人的情商,这是认知的一大飞跃。
就因为人本主义学说,所以现在孩子的教育,不再只关注知识,而是关注培养全人,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再只讲究学习的结果,即考试结果,也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即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得当。
所以我们在育儿时,也要以孩子为中心,着重观察孩子的特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孩子喜欢学什么,以她的兴趣为主,不再是以大人的观点和爱好出发,以为学奥数对成绩有帮助,就强制要求她去学,以为打乒乓球能加分,就逼着她去学,而是孩子觉得游泳好玩,就去学游泳,当然,如果孩子很小,就需要大人充分的引导和沟通,不能她觉得游泳、滑冰、跳舞、画画、钢琴都好玩,就全部都去学,要根据她的时间安排,并与她充分沟通,比如既然决定了要去学,就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与她充分沟通后,再尊重她的决定,给她报相应的课程,并做好监督,这才是正确的方式。
当然,如果孩子有足够的分析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话,她自己可以承担决定后的后果,我们当然可以完全尊重她的决定,这个需要根据孩子成长的阶段来适当调整,所以,在育儿过程中,要以人本主义为主,关注孩子的情感,再次基础上再进行沟通引导。
人本主义除了用于育儿中,也广泛应用于职场和生活中,比如跟上级相处,要关注与上级的情感链接,如果只是就工作讨论工作的话,相信相互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太牢靠,能取得的晋升等资源也很有限,因为上级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职位赋予的权力,抛开人的需求谈职位的权力是不现实的。再比如夫妻相处,则更需要人的关怀和情感的链接,因为这个新组建的家庭是由爱情组建起来的,如果在日后的相处过程中,缺少了情感的链接和关怀,这个家庭的存在就岌岌可危。
那是否人本主义就意味着知识不再重要了呢?当然不是,人本主义之所以处于认知的进阶阶段,就是因为它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情感,它的要求更高,因为我们除了需要研究知识本身,还需要结合不同个体,研究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情感的影响,需要借助情感的力量,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知识。
比如情境引导,就是把我们带入到具体情境中,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仔细体味其中的情感变化,而借由这些情感让我们更好的去学习新知,这样学习的过程更深入,对知识的了解也更深刻,学习效果更好,所以在学习一些复杂的认知概念时,会借助情景引导的手段,激发学习者。
人本主义在学习知识时,还强调知识与我们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也许是感兴趣,也许是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这些知识对我们来说是有意义的知识。从这个点上说,学习的主导者是我们自己,我们是因为自己想学,所以才来学习,不是被逼迫才学习。
人本主义的使用如此之广,的确值得好好分析和研究,如果能结合建构、认知和行为主义一起,相信对教育、培训行业会有更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