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学不会吗
总是听说,我学不会啊,我学不好啊。大概大部分的人都说过这样的话。可仔细追问:“你是什么时候学的?在哪里学的?跟谁学的?”大部分回答可能是三无。
也有可能是找的地方不对,跟的老师不好,试学过一次没学好就用别人的不好否定了自己。这种情况也很多了。
记得四年级我开始给孩子报课外数学思维班,上了三节课后孩子实在不想学,她说我一学这个数学就头疼,她作业也做不下去,说:“一写这作业头疼,真的,妈妈。我感觉我不是学数学的料。”我感觉到她以前对数学从来没有这么排斥过,上了三节课外数学她连学校数学都开始排斥,我知道这样学下去是不好的,所以就把她在课外的数学停了。
我知道不是孩子不喜欢数学,是不喜欢这样的方式学数学。我又花了一些时间重新培养她对数学的热爱,最起码也要不排斥。大概经历了一个学期,我自己辅导让她把课内的全都学懂了,她在校内数学学习上没什么困难了。暑假的时候,我说咱要么选个其他的机构试试,你觉得喜欢咱就上,不喜欢咱就不上,好不?反正暑假咱时间也比平时多少,试一次呗你。她答应去试听,听了一节课,回来高兴的不得了,说这个老师太好了,想上这个老师的课,后来上了这个老师的课,她开始几次都听不过瘾,说妈妈我想一天一直上这个老师的课了。
我也觉得这个老师特别好,逻辑清晰,语句干练,还很会激励孩子,讲课流程很流利,老师讲一道题,孩子做一道题,做完拿去给老师批改,做对了就叫孩子的名字给予表扬和肯定,即使做错了,也只会说再检查,不会说批评和否定的话,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她都记得。孩子们学的很起劲,互相争着举手回答问题,及时写完作业让老师去批改。孩子跟我说,这个老师和妈妈一样好的感觉。
从四年级暑假开始,她愿意跟着这个老师学习,到现在也一直跟着这个老师学习。思维能力提升了,校内的数学学起来也轻松了许多。
我当时就给孩子总结,咱不能因为学了一个老师的东西你不喜欢就否定了你爱学这门课,你看吧,不喜欢还是没找到好老师,以后不管学什么都要多在找好老师上花时间,这个比埋头去学还要重要。
NLP里有一句话,“地图不是疆域。”意思是不要用自己已有的经历和经验给遇见的所有事物下结论,避免绝对化以偏概全,已有的经历经验和认识相当于每个人现在头脑里的地图,但地图不是疆域,疆域是无限的,没有人能认识到全世界,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人们都只知道自己经历过的事,或者自己听说过的事,没有人会知道自己经历以外的事,而经历会不断冲刷和更新我们的认知,只有不断扩展经历,也才能扩展认知,知道这个就不会固化思维,会愿意接受新的尝试和可能性。
最近我又一次体会到地图不是疆域,每体会一次对这句话的理解会更深一次,对世界和对自己的认识更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永远保持未知和好奇。
我一直以为我画不好人物,结构和表情太难了,所以我没怎么尝试练习过人物,因为我想我将来也不会画人物。
最近上速写课开始第一次有专业的老师教我们画人物,而且老师的人物画很吸引我,是我喜欢的风格,但是我觉得人物太难了,不知道看着真人要怎么去画,第一节老师做了示范,后来我们自己画,老师会指导需要调整的部分,然后他用了学校写生,回家临摹的学习方法,他推荐了几个有名的速写画家,让我们回家去临摹,来学校再看着真人画这样连环的学习,临摹写生,临摹写生,慢慢的就找到了点感觉,觉得没有开始那么难了。老师说我的造型挺好的,就这样画,经过系统的训练,能画好。
我在画的时候最喜欢观察人物的表情和他们的心理状态的关系,这个是我学了很多年心理学的好奇心,我很想用人物的表情表达出她他们的内心,以及表现出他们当下的生活状态。当我联系到这个的时候,我很开心,我好像找到了一点心理学和国画可以结合的点,就是人们的表情诉说着的内心世界。这也是国画这种表现形式在人物画中最终想要传达出来的艺术效果吧。
通过三周的速写课,我又扩展了一点对于国画的认知,以及对于我能画什么样的国画的认知,也是扩展了我头脑里的地图。
今天写这个是我很多次遇见一些伙伴,包括曾经的我,什么都没学就先有一个前提结论,我学不会,我学不好。
在NLP的理论里有这样一句话:“你还没学,那你是用什么来证明你学不会的了?”这个提问就很有意思,是啊,学不会的证据是什么?发现没有,就是头脑用旧有的经历和经验推测出来的,其实是不真实的。真实的只有自己体验过才是,而且一次体验也不能证明,是没有找对学的方法还是没有找到能教自己学会的老师了?
还有待多多探索,我们比我们知道的更丰富。
写给每一位想努力却没有动力,担心自己学不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