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持证上岗”

父母持证上岗22——孩子贪玩不是错

2022-10-08  本文已影响0人  梦1回江南

很多父母都十分头疼的一个问题,孩子贪玩怎么办?有些时候,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孩子特别贪玩?看电视、打游戏,玩手机,过了规定的时限之后,还在磨磨蹭蹭,想办法多玩一会。要想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把握好学习与休闲的尺度,父母的引导非常重要。

有些父母在家里一边打麻将、打牌,一边要求孩子专心好好做功课,这样的做法怎么可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孩子贪玩没关系,要鼓励他好好玩,但是需要掌握正确的平衡原则。

第一,别让父母的过度玩乐分了孩子的心。

有一年世界杯期间,有个人白天上班,晚上看球,周末补觉,不知不觉把教育孩子的事全都推给了孩子的妈妈,这就引来了孩子的不满。孩子说,爸爸,凭什么你可以三更半夜看电视,我却不行。

仔细想想,孩子的意见挺有道理的。现在这社会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反差——

一方面,成年人越来越注重自身的放松,娱乐、休闲、健身,什么卡拉OK啊,驾车旅行等等,花样不断的翻新;

另一方面,对孩子的玩,限制的越来越多,做游戏限制,和同学玩限制,看电视限制,上网更限制,这种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家教方式似乎成了普遍的现象。

想起一个小朋友的问题,你们大人是不是很快乐?你们的世界那么美好,可以整天东游西逛,去商场看看,到公园玩玩,晚上睡觉前还可以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想看哪个台就看哪个台,想看到几点就看到几点。我们呢,只能呆在房间里看书,写字做作业。

是的,在孩子眼里,大人的生活丰富多彩,随心所欲,而孩子的事,我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娱乐时间非常少,所以孩子非常烦恼、郁闷。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小学生最不满意父母的12种行为调查中,就有自己看电视却不让孩子看,在家玩打麻将却不让孩子玩这两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孩子对父母的心理抵触。所以父母要注意了,别让自己的过度玩乐影响了孩子。

第二,玩童才是健康儿童。

大人一定会发现孩子经常很累,这是因为儿童的大脑和肌肉的发育都还不完善,肌肉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疲劳。所以,要求孩子整天只学不玩,是不科学的,甚至是残忍的。

教育部有明确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的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

玩是儿童的权利,剥夺儿童玩耍的权利就是剥夺儿童的健康权利。

有一对另类的父母,没有天天把孩子关起来学习,反而对孩子有这样一个规定:星期天一天都不许做功课,只许玩。这个规定执行下来,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下降,还总拿高分,这其中的奥妙何在呢?

孩子的父母说:“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让孩子玩,不仅残酷,而且也不现实。父母不可能完全控制孩子,稍微管松一点,他就会偷偷的玩。管他严了,他就上课的时候边做作业边玩,甚至躺在被窝儿里玩。相反,星期天允许他玩一天。为了玩的痛快踏实,孩子会提前把作业全部写完。星期天玩够了,星期一上课的时候他也不再想别的,就安下心来学习了。

有个北大教授,他从儿子刚会走路到初中毕业,就每天带着儿子进行至少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几乎从来没有间断过。他说: 别的课都可以补补,就是体育必须不断练习,必须得强化结果。长期的体育锻炼,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很多的好处。虽然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于别人,但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原因在于他的精力旺盛,听课专心,作业完成的速度也快。即使偶尔失利,也能很快的调整心态,恢复自信。

后来这个孩子到中央电视台主持过体育节目,做别的事业都发展的很好,身材也很高大,很健康。

所以玩,是孩子永远的动力,是创造的萌芽,是积极主动的学习的前提。因为玩,是从兴趣出发的,是全身心投入的,是无拘无束的。

玩儿的本质是探索。世界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与孩子的玩儿有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