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记(5)注意力的局限与训练
之前听过一则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年轻人向得道高僧请教什么是“禅”,高僧说:“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年轻人有点不可置信,觉得禅怎么可能如此简单,便又问高僧缘由,高僧又说:“因为普通人吃饭时不想吃饭,睡觉时不想睡觉。”
这个故事发人深思,我认为其中这个“想”字最得精髓。这个“想”,就是注意力。
普通人的注意力总是分散着,心猿意马,吃饭时脑海里浮出无数个念头,就是没有吃饭,睡觉时明明已经很困了就是不想睡觉。
实际上,这样的情况主要源于注意力的两个局限。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能够同时关注的事物是有限的。在注意力不受控制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会优先关注那些最吸引我们的东西上。
比如你正在上课,课堂内容有些枯燥,但你仍然强迫自己集中在课堂内容上。如果这个时候有个人打了一个很个性的喷嚏,你很有可能注意力转移到他身上。
同时极有可能因为这个喷嚏你会产生一些联想,注意力会从课堂内容移开5-10分钟的时间。
这就是因为你的注意力不能够同时关注很多东西,所以一旦过多关注一个事物,就会放弃之前关注的东西。
另一方面是因为即使有一个注意目标,我们的短时记忆容量却很小。所以在某一项工作中,可能同一个内容我们需要反复调动注意力来关注它,而反复的调动注意力同样会对我们的专注产生影响。
以上两个因素是注意力这个概念先天上存在的局限性,我们很难打破这样的不足。
但是注意力还有一个属性,那就是它是可以被控制的。
只要我们提高对自己注意力的控制,那么,无论是注意力被吸引还是需要反复调动的影响,都会被降到最低。
那么如何训练自己对注意力的控制呢?
第一种方法是舒尔特方格训练法。
在一张方形卡片上画上1cm*1cm的25个方格,格子内任意填写上阿拉伯数字1~25共25个数字。训练时,要求被测者用手指按1—25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施测者一旁记录所用时间。

这个训练其实是模拟我们在前面说的注意力的第二个缺陷,在训练中,你需要不断地调动注意力去关注不同位置的数字,在这样的调动过程中,你对注意力的控制在下降,可能会有走神或者失去目标的感觉。
但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对注意力的控制一定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第二个方法是反省法。
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当自己走神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当觉醒过来时,就做一次全面的反省,思考自己走神的原因,找到使自己分神的事物或是本身能力的不足,来警醒自己。
人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才能更快地进步。每个人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其实都是比较个性化的。在个人成长这个话题中,从来没有流水线式的设计图。
而所有进步的路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用完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参考书籍:《专注力:心流的惊人力量》克里斯·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