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以渔为业

2023-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诗尚凝寒

传说:以渔为业

文/尚凝寒

移民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解放后的移民,大概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因为办农场,一种是因为修水库。办农场移出的居民不多,通常所见的移民都是被水库淹没了村庄的。

如今城市中常有一些因为城市扩建、旧城改造引发的拆迁,但并不能称之为移民。迁与移是不同的。

迁,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登也”,意为向高外移动。故古人建新房搬新家称为“乔迁”、升官换地方任职也称为“升迁”。迁的古字为遷,从手从西,即以拪为会意。

移,本为“迻”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遷徙也”。迻有徙的意义,而迁没有。徙的古字是(辶+止),意为双足行于道上;甲骨文、金文经过隶变之后写作徙,意为转移。

迁与徙,在古文中,迁多为褒义,徙多为贬义。迁徙、迁移合并为一词,则无褒贬之分。但“移民”这个词,这个官方行为或户族行为、家庭行为,永远抹不去历史上的悲情色彩。即使放在今天,无论政府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也总有少数人不肯迁徙的,如同“钉子户”。

如何安置移民是一个关乎国家稳定的大事。古代,那些因为天灾、兵燹的移民,常被称为“流民”“流氓”;乱世之时无法安置,一些流民就会成为暴民,许多农民起义实为流民起义。解放后,移民人口相对来说较少,国家也给予他们最佳的安置、优抚,但仍有些人不愿移民。

光新村是一个移民村,事实上却不能称之为移民,而是就地安置。

当泼陂河水库将要淹没街南河的下游,多数人家愿意迁移到二三十里以外的平原,也有极少数人不肯迁那么远,于是就在距离其原来村庄只有几里远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安置点,只有十余户人家。这个安置点被称为光新村。

光新村,意为光山县、新县相邻的一个村庄,时常也被称为新光村。

奇怪的是,当地并没有任何一个村庄称为某某村的,皆称为某湾、某洼、某冲、某店等;自然村通称为“湾”,后来改写为“塆”。而光新村竟然不叫光新塆,大概是受了江南的影响,毕竟时代已到了七十年代。那时生产大队还未改制为村,否则也不可能起名光新村了。

光新村一隅之地,可以说几乎没有田地,那么这十余户人家如何生存?

传说:光新村的人以偷鱼为生。

偷鱼,当然是不光彩的事,也是被禁止的。泼陂河水库管理局渔场有缉查快艇,每天沿水库周围巡逻,但只在白天。偷鱼,自然不能在光天化日下进行,这样便查不到。

泼陂河水库是中型水库,年产上百吨鱼,水库周边偷一点鱼,损失不大。但传说新县某水库,就有派出所民警在晚上抓偷鱼的,还开枪打死过人。

事实上,光新村人有自己的正当营生,那便是开通泼陂河镇集到神留桥集的航线。水库修成后,从大坝到神留桥集有十八里水路,必须要有机器船才行。那时,普通的村庄即生产小队,是没有钱置办机器船的,但光新村的人有,他们有移民安置费。

这个十来户人家的村庄,置办了两条大船,每船可载三四十人加上随身货物。按每人收费两元计算,泼河镇热集时发两班船,大约可挣一百多元,泼陂河镇冷集时发一班船,大约也能挣五六十元。其次,航船也可用于专门载货,称为“包船”运输。保守估计,每月可挣两三千元,那么每家也就能有两百多元收入。仅此一项,生活就比其他生产小队富裕。

大概,光新村人还有其他营生,例如到周围村庄捕捞些小鱼小虾,或者钓黄鳝、捉泥鳅、捉王八甚至捕蛇------这些仅是我的猜测。总之,光新村人是从事渔业的,靠水吃水。

我之所以相信光新村人会偷鱼,是以我二姑奶的大儿子做为例证的。大姑奶家、二姑奶家都因为泼陂河水库移民到二三十里外的砖桥乡,但二姑奶家的大儿子竟偷偷跑回来了。表叔的户口,当然还在砖桥乡,但他不挣工分,也没有任何粮食分成。

二姑奶原来的村庄,并没有完全被淹,只有一部分人的房子被淹了。当表叔跑回来时,原村庄的人接纳了他,但不算这个生产小队的人,土地紧张。表叔将土坯房建在山包上,冬、夏好大的河风,把土坯房很快吹裂出一个个漏风的破洞,用破布塞着。

表叔逃回原村庄,主要原因本是躲避计划生育。大的是女儿,后来又生了五个儿子。很不幸的,被淹死了三个。三个儿子一个被淹在水库中,两个被淹在池塘中。因为紧邻水库,村庄便有很大的塘------本是水库的库尖。

我想,光新村人的暗地营生,大概与我表叔是一样的吧。

从外观上来看,根本不知道光新村是一个独立的村庄,因为它与由神留桥古集改成的神留桥塆完全连在一起。若非改革开放,我竟不知道有光新村。那时的村庄,并不在村口标识名称。

改革开放,令废弃的古集复活了,完全不亚于迁址后的神留桥新集。最先开始搞活经营的是光新村人,他们开始在村庄中------那条古集街的延长线上------摆摊,后来又开办名为代销点的经销店。他们卖肉,总是比神留桥新集要便宜几角钱每斤,他们不交税。

受光新村人影响,居住在古集街边的神留桥塆人,也开办起多个经销店。这里本是古集,古街又成新的街市,只不过不逢集罢了。

我想,在改革开放前的七八年中,神留桥新集上那些卖水产品的,大概多是光新村人吧。

在我很小的时候,也有一两次跟随塆中大人到泼陂河水库去偷鱼。我们偷鱼的方法,不是用渔网,而是炸鱼。那时生产队常有开山放炮炸石的雷管、黑火药,我家的抽屉里,就一直躺着四五支雷管。

炸鱼的方法:将黑火药装入空酒瓶中,混杂些砸碎的玻璃渣子或小铁钉,瓶口装上雷管,那便俨然是一只手榴弹了。点燃雷管后,就将“手榴弹”扔入水库中。“嘭”的沉闷一声,方圆一两丈内白花花一片,是被玻璃渣子扎伤或火药震伤的鱼儿。

扔“手榴弹”是个危险的活,据说邻塆有被炸断胳膊的。

表叔家有只渔船,是两只蚱蜢舟连在一起的,在水面上很稳。表叔家又有许多渔网。我想,光新村每家都会有渔船及渔网吧。

2023/3/22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