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万,养不起的是一个家长的矫情
最近一篇名为《月薪3万,还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被大家疯传,这文章之前诚姐也分享过。
虽然原文真的可以分析得头头是道,但真正回归现实生活,大伙都在朋友圈感慨:现在的孩子真心养不起。
事件原型大致如下:
一位月薪3万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就养孩子太难,原因是:
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
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
7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一共2000元;
游泳班2000元;
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
这么几项加起来就要35000元了。
“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实;不花吧,对不起孩子更不踏实!”
这哪是孩子的童年,简直就是用钱堆起来的暑假,哪里还有快乐原本的样子。
诚姐觉得,现在的社会有一种风气:挣得好多好多的情况下,比比谁的钱不够花,就像前两天有文章说,年收入70万,竟然不能做家庭主妇,据说她家一年买花的钱都要好几千。
这样的故事层出不穷,却又非常能博人眼球,但总归说来,花钱这种事,基本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愿意花费就别叨叨,觉得某个花费太高支付不起,那是不是可以考虑缩减它的支出呢。
生活嘛,难道只有一个活法?
你非要觉得花n多钱在孩子身上,是为他好,那也没法,是不是。
以下有两个小故事,感觉和热文里的情景有点像,诚姐整理分享给大家。
1、买教育金保险
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们始终被一句名言压得喘不过气:“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所以最近有个故事也很有趣,据说是真实的故事:夫妻俩月收入合计是6800元,却给2岁的孩子买了一个教育金保险,每年缴费1万元。光孩子这一个保险的保费,就占到了家庭年收入的12%!如果再把夫妻俩的意外和重疾配置好,保费占比就冲着20%去了。
保险配置这种事,一般都是选考虑基础保险,比如意外险、重疾险、寿险等,之后如果经济能力不错,才需要考虑教育这一类的其他险种。
毕竟,保险并非是买得越多越好吧?
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家庭在父母自身缺乏必要保障的情况下,倾尽全力为孩子买各种各样的保险产品,殊不知自己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
2、买学区房
学区房一直很火,早在好多年前,北京的学区房单价就超过了10万。
诚姐有一亲戚家小朋友,北京的00后孩子,除了最早的幼儿园是上的双语,稍微花了一些钱,之后的小学是家附近划片区的学校,就北京朝阳区很普通的一个小学,中考时自己努力考上了朝阳区排名前五的初中,去年直升了本校的高中。
因为她的父母就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没有那么大的能力让她去读最好的学校,那就尽可能给她好的机会和环境,比如她的母亲英语还行,小学六年,一直坚持帮她听写英语单词。
细节见真知,养孩子也一样。
这里诚姐完全不怀疑公立名校、私立学校的教育水平,只是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当一个家庭经济能力不够的时候,拼尽全力用钱能买来好的教育吗?
关于投入重金这件事,放开家长的经济能力不说,它本身就不见得都是有利的。
首先,一旦投入了重金,你的期望值就会上升不少。
比如,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时,你会脱口而出“我花这么多钱让你读名校,你就这样回报我?”;当工作或生活不顺心的时候,你会脱口而出“我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
在这样的高期望之下,孩子的压力可想而知。
其次,一旦投入了重金,就无意减轻了自己的责任。
父母会想当然地认为教育由老师和学校负责,自己只管付钱就行了。可事实是,在任何国家、任何家庭,优秀的孩子都和优秀的家庭教育分不开。
总之诚姐觉得,养孩子这件事,不仅仅是一定要花很多钱,孩子就会怎么样,或能怎么样。再者,一个家庭的支出是需要认真权衡和考虑的,如果只是头脑一热,想买啥就入手,欲望每天都创新高,那月薪再多,估计也撑不起一个家长的矫情和一个孩子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