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求好教育》有感

2024-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新颖菜籽

      这几天一直在读李镇西老师写的《追求好教育》这本书,这本书的题目很吸引人,当我拿到书时,我就在思考怎样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前期由于工作忙碌,这本书只看了一点点便放在一边,偶尔拿出来看,也只能看个一两页,放假五天,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无论如何要看完两本书。一本是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另一本就是这一本书。奶蜜盐已经看完了,这本书还有几十页。本想看完了这本书再来写读书体会。但现在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如果我用语音输入的话,速度会比较快。而等一下,我儿子他们会回家,会影响我写作的速度。

    本书分为七辑,分别是:第一辑:纯真情怀;第二辑:课堂魅力;第三辑:生命叙事;第四辑:向“我”看齐;第五辑:陪伴童心;第六辑:走进心灵:第七辑:家校携手。还有附录:真诚尊重。

      我之前比较喜欢看第一辑纯真情怀,第四、五、六辑,第一辑讲了李校长作为一名校长在学校管理上需要做的一些事情,以及他当校长后感谢的一些人,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李校长的真诚和感动。从这里我觉得李校长很实诚,他管理学校始终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第四辑、第五辑和第六辑写的都是李校长管理班级的一些事情,有主题班会还有和其他班级学生的事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向他借两百块钱的事情。感觉这位学生胆子好大呀,竟然敢向校长借钱。这位学生读初一,成绩一般。她因为前期拿了家里的几百块钱,钱给花完了。之后被父母发现了,父母叫她把钱还回来,可是这位学生骗了她父母,谎称钱借给了同学,这样因为撒了一个谎,就得撒无数个谎。因为没有钱填补父母,于是她就想到了向李校长借钱,可是他并没有跟李校长说实话,只是说借200块钱,过半个月后还他,但就是这200块钱,一直拖,拖了一年多,期间李校长找了她几次谈话。其实李校长也不是说在乎那200块钱,如果她家里条件不好,那么就当作资助这位学生,可是小女孩家里并不穷。李校长一直找她要200块钱,只是为了教育她,作为学生,应该要讲诚信,要说到做到,不可以欺骗别人,后来这位学生的班主任联系了女孩的家长,她妈妈亲自还了李校长的200块钱。

      这篇文章为什么打动我的心,我觉得从这个故事中,我有几点感悟:首先我觉得李校长很慈祥,很和蔼可亲,得到了学生的信任。要不然学生走投无路的时候怎么会想到李校长,而不是自己的班主任,作为学生不是更怕校长吗?我也很赞成李校长的做法,如果是我,我也会向学生要回200元,因为我觉得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人不可言而无信。如果李校长没有向学生要回这两百元钱,那么就会滋生了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使她养成有借无还的坏习惯。这个坏习惯将伴随她终身。看到这个故事,我也想起来我之前的事情。10年前,为了鼓励学生考直升班,我在班上和学生约定,谁考上了直升班,老师就奖他100块钱。也许学生觉得我只是说说罢了。后来,我班上真的有一位男同学考上了一中的直升班,我把钱转给他的妈妈,她妈妈怎么也不肯要,后来在我的一再强求下他妈妈收下了。因为学生毕业了之后就没有机会到学校去了,我也没有见到他,本来我亲自把这钱交给他是最好的。六年后他高考633分,她妈妈一查到分数,立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我想或许是我不经意的奖励给他带来了激励。

      谈起借钱这个话题,也让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我读师范时给我同村的一位同学借了两元钱,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对于本就贫穷的我来说两元钱有那么多了。当时我们一同回家,从学校到家坐车要花两块钱,她没有带钱,于是我就借了两元钱给她,可是过去了很长时间,她一直没有还我,为这两元钱,我一直耿耿于怀,几次鼓起勇气想向她要,但总觉得不好意思。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也一直没有还我的钱,毕业后我们也没有再相见,虽然是同村人,但一直没有联系过,或许觉得从这件事之后看清了一个人的真面目。

      俗话说:“借钱容易,还钱难。”自己都穷的要死,还愿意借钱给你,可见那个人的善良。但我们不要欺负善良、老实的人。

      书中给我印象深的还有第七辑:家校携手。李校长他们学校的学生生源素质比较差,很多家长都是农民工,家长初中毕业的都比较少,还有很多是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一想到文中介绍他们那里的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家长没有什么教育方法,对子女就是打骂,也不知道关心。在他们的印象中,好像骂孩子就是为了孩子好,就是关心孩子,也不懂得鼓励,好像把孩子批评的一文不值,孩子就会激起斗志一样,其实恰恰相反,越是辱骂孩子,孩子越是没有信心,甚至会想不开。我们那时也是这样,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村人,父母也是农民,我自己的妈妈小学还没有毕业,但可喜的是,我有一个读过高中的父亲,我的父亲比较开明,我家五个孩子,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农村重男轻女,为了生儿子,我家就生了这么多的孩子。虽然孩子多,但爸爸依然给机会给我们读书,要不是因为我的父亲,我家这种情况,我们是无论如何都没有机会读书的。所以读着他们学校的那种家长对学生的关系,还有学生内心深处的那种感受,我就有同命相连的感觉。看到他们学校老师所作所为,我也想起了我们的老师。我读书时的学校条件比较艰苦,师资力量不是那么很强,甚至有老师上课都是讲家乡话的。向这样的一所薄弱学校,能够在李校长的带领下变成示范学校,真得非常非常的不容易。我由衷的佩服他们,佩服他们那种课程改革的魄力。

      读者这本书,我有很多的代入感,也有一些感想,可由于自身语言的匮乏,无法表达出来,我想跟李老师那样当班主任,可以管理自己班上的学生,带领他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也可以进行课程改革,可如今这件事对我来说好像都是奢望。因为我熟悉的课程却不是我教授的内容。哎!呜呼哀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