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菩提树下

打破冥想禅修的神话

2017-05-31  本文已影响37人  独步清凉

打坐(不倒单)练成睡一两个小时,第二天如果干体力活不会困吗?如果是在机械厂或者工地干重体力,这个不倒单的实际效果呢?

~;~   ~;~   ~;~   ~;~   ~;~   ~;~

其实吧,从学佛以来我就特别奇怪,种种苦修的方式在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就已经全面否定了,为什么到了2500年后人们还在追求以苦修成道?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聪明人,一种人是笨人。

聪明人是最常见的,这种人是真的聪明,我没有讽刺的意思,他们中的很多人学习成绩也好,人际关系中表现得也非常狡猾,因此他们有一种误区——当他看到别人撞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心里会暗自在想:“真他妈的笨,这要是我走这条路,绝不会撞得头破血流。”于是,他就会走别人走过的路,然后撞得头破血流。另一个聪明人也一样会嘲笑他的笨,然后也走同样的路,也一样会撞得头破血流。

而笨人不是这样,笨人看到别人撞得头破血流,心里会想:“他这么聪明,他都撞得头破血流,我不行,我走这条路一样会撞得头破血流。”于是他去寻找那个有人走过的,顺利通过的道路去走,然后自然顺利通过……

这两种人无处不在,在学佛的道路上也是一样,聪明人会全面复制释迦牟尼佛成佛前的全部道路,因为是释迦牟尼佛走过的,所以带着某种迷信和傲慢,但是他忘了,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后否定了之前所走过的道路,否定了全部苦修,他放弃了苦修之后才获得了成就,所以我以一个笨人的角度,实在无法理解聪明人的选择,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走过的弯路,已经放弃的东西,聪明人会拣起来重走,还以为得了真传?为什么不能直接去走释迦牟尼佛已经实验过的,一定会导向成就的道路?你不知道苦修早已经被放弃了吗?

释迦牟尼佛说止观是唯一的解脱法门。但苦修不是,不倒单也不是,释迦牟尼佛成就之后并没有不倒单。

我知道很多号称宗教导师非常主张苦修,认为修行就是要苦,而且把修行搞得很“苦”能够很轻易地得到非常多的赞叹,但这不叫修行,这仍旧在追求别人的认同,这其实是修道上的唯物主义。

真正的修行并不是“打坐”多长时间,更不是什么不倒单,如果练不倒单,同时又要干很多的体力活……我不得不告诉你,这其实是邪教组织控制人类心灵的一种手段。在艰苦的工作之后,还不能充分地休息,只会让一个人的心灵麻痹,别说解脱,连基本的觉知都不会有。

所以真正的修行根本不需要这样艰苦。对于修行来说,最好的环境不是苦,也不是享乐,而是既不太苦,也不太享乐的环境,太苦的时候人的心灵容易被苦占据,过于享乐的时候,人的心灵又容易懒散,所以最好的环境是不苦也不乐的程度——适度。

王阳明说: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意思是说,困了你就睡,饿了你就吃,唯一的奥妙就是吃的时候认真吃,睡的时候好好睡,不要起妄想,不要溜号,安住在当下。但是世人却不肯相信这就是成佛成仙之路,一定要到身外去找一个神仙。

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来说,重体力劳动本身大多都是重复性的,而且多少会有不舒服的感受,这种不舒服的身体感受会让你一次又一次重新回到当下——而这本身就是禅修,就是在“打坐”,所以其实还要上哪打坐去呢?

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后,任何人都没有可能真正开始禅修,无论他倒还是不倒,都不过是换了一种不同的姿势在睡觉而已。所以不倒单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那不过是一些自以为在修行的人寻求认同的手段而已。

真正的修行者,日常生活即是禅修,时时刻刻都能够找到禅修的所缘,根本不需要一个外在的“坐”相,来表示自己在禅修,吃饭、穿衣、坐卧、睡觉,乃至打字,读书,无不可以成为禅修的所缘。

道一禅师是公认的打坐功夫非常好的人,有一天怀让禅师特别去见他,他坐在那里不理怀让禅师,怀让禅师就拿起一块砖来磨,他磨了很久,后来道一终于忍心不住了,就问怀让:“师父磨砖做什么?”怀让说:“做镜子。”道一无比惊奇:“磨砖岂能做镜?”怀让看看他说:“磨砖不能做镜,打坐岂能成佛?”

明白?别说不倒单,就算你坐成了化石,也不过是具尸体,根本无法成就。

用南师的话说,你都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了,我为什么要供养你?

所以,与其费尽心力去追求不倒单,假装自己修行得很有成就,不如在生活中脚踏实地地努力,学佛不是为了打坐,不是为了不倒单,而是为了离苦,什么叫离苦?离苦就永远幸福,顺境感觉幸福,逆境也很幸福,幸福消失了还是会幸福,这才是学佛,一无所执,连无所执都去掉。

学道也不是为了打坐,而是为了成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即仙,什么是仙?仙即是真人,真人即是真正的人,真正的人即是诚实的人。

创巴仁波切说“仙、圣人,梵语是指一直过着如实生活的人,是指一个不将新的复杂因素引进自己的生活里,因此活得率真而正当的人——这是永久的戒律,究竟的戒律。”

这段话讲得再清楚不过——所有的修行都是为了成为一个能够如实生活的人,一个不把生活搞得非常复杂的人,率真正当的人,这才是佛教徒真正的永久的戒律,真正的究竟的戒律。

这个戒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困难,我的个案就有N多人问过我:“万老师,什么叫诚实”,我们人类最习惯的事情就是把生活搞复杂,加入非常多的幻想、伪装、情绪化,并且掩盖真实的自己,而事实上,在你没有开始诚实地生活,如实的生活之前,把自己困在禅座上枯座,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禅修是一件非常简单,非常喜悦的事情,根本没有必要搞得这么辛苦,每次3-5分钟,一天N次,多多益善,比你一夜不睡,强行把自己粘在禅座上睡觉做梦更有益。每次3-5分钟的禅修,不会让你觉得你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也不会滋养你的野心,但这才是修行,而强行把自己粘在座位上,说实话,那不过是在做秀,假装自己在修行而已。

克里希那穆提:“冥想是要“了解”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逃避。了解日常生活中所有问题,如果没有了解问题,问题没有处理好,我就找一个角落坐下,跟随某人去做超觉静坐或某种无意义的冥想,这种冥想一点儿意义也没有。”

所以我常跟我的个案说,不要把止观当成逃避问题的手段,在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发生了变化,可以先停下来止观,但是止观不是为了让感觉消失,止观是为了更有智慧地处理问题。

很多修行人其实是把禅修,把止观,当成了压抑自己情绪的手段,而压抑的结果必然是彻底的爆发,所以禅修结束之后要做的是着手解决你遇到的问题,而不是任由问题摆在那里,假装它不存在,这只会带来更大的困扰。

最后用克里希那穆提的话来做个总结:“要彻底地观察这一切,其中没有分裂,如此的观察就是冥想。要达到这个境界,你不需要重复地祈祷、或重复一个词、重复、再重复地练习,这毫无意义,只会让你的心智变得更荒谬,更古怪,你只要准确觉察到内在和外在的整个情况,只要保持觉察即可。”

~;~   ~;~   ~;~   ~;~   ~;~   ~;~

这个问题是以前回答过的,但是今天有一个人非常严肃地@我,然后牛闪闪地说他实名反对我,还希望我能改变态度,以免误导更多的修行人。

本着负责的态度,我仔细地看了我的回答,呵呵……然后感觉回答得非常好嘛……<( ̄︶ ̄)>

然后把一些以前匆忙略过的内容加以补充,以文章的形式再发一遍,建议学佛的朋友们看看,打破迷信,把生活跟修行结合在一起,让2500年前佛陀的智慧能够真正有利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而不是让迷信蒙蔽了佛陀的慈悲智慧。

另外,有兴趣更深入学习止观禅修的朋友可以去千聊Live,搜索“独步清凉的直播空间”,有专门讲止观的课程。

~;~  ~;~  ~;~  ~;~  ~;~  ~;~  ~;~

我加入了 微博【爱问医生】欢迎就哲学、宗教、身心灵、婚姻、情感﹑子女教育等问题交流、咨询和探讨。请在1500字以内描述重点。

网络文字咨询﹑发帖均被视为可公开发表,所有内容作者拥有文字使用权利。请谨慎措辞,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

新浪微博:独步清凉万乃容

微信公众号:dubu-qingliang

千聊:独步清凉的直播间

谢绝私信、私聊。

9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