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女儿,我懂了为什么大人容易不快乐?
我和女儿的对话
女儿的声音甜美和动听,做事情很认真,寒假开了一个多月的喜马拉雅,已经V4等级了。
前几天,在连续参加了十天的中科院儿童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研究生学习归来后,本着陪伴孩子、合作学习、共享知识的初心,和女儿在喜马拉雅开设了《育儿核心技能@玩是最好的学》专辑,每天只要几分钟,便可以轻松get育儿核心技能。
昨天是我和女儿合录的第2天,总计发了7条内容。反响还不错,在没有怎么宣传的情况下,已有了近400的点击量,而且已经有7个听友订阅了本专辑。
看到有7个朋友订阅,女儿开心的蹦起来了。
女儿问我:妈妈你的目标是什么?
我说:我的目标点击量到500万,然后订阅5000人。
女儿说:妈妈你想的目标太大了。我觉得有一个人订阅我就已经很开心了。因为只要有一个朋友在听,我们都要好好努力,把最好的作品献给她。因为很可能听我们声音的人不仅会很开心,而且能学到育儿知识。我好开心啊。
其实,在女儿问我目标前,我还是有一些焦虑的。为什么?因为我的目标太大了,才刚刚开始喜马拉雅专辑的录制,便一下子设定了诺大的数字目标。
为什么会焦虑?
因为过往的工作、生活经历让我在潜意识层面认为做事情一定先要设定一个大目标,然后拼命努力做,“书山有路勤为径,苦海无涯苦作舟”,然后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然后就是实现了目标。再然后呢?在收获了抵达目标的喜悦后,然后又陷入了对于下一个目标努力的循环中。
突然,我发现,在这个看似努力的无限追求中,有“欲望的影子”。
因为我们过度的关注了目标,不自觉的陷入了自身潜意识中对于小我欲望的执著,然后陷入了拼命追逐流量、网红、数字的怪圈中。
而因为这些,我们的身上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压力导致了焦虑。严重的,焦虑便会导致抑郁。
随着年龄渐长,我们往往会陷入物质、名利的欲望中,不知不觉的,我们发现长大了快乐好难。
但是,孩子却不是这样。她们在意的是这个过程带来的快乐,在意的是她的专辑可以多帮助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变得无我,而无我却让她变得更快乐。
关于欲望
当我们没有跟自己真正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也无法跟别人在一起,我们共同活在妄想、分别和执着中。
通过关于咨询成长的咨询,至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可以跟自己在一起,跟自己的、感觉、想法、图式……跟自己在一起。一个治疗师和我们在一起,也提供了自己与己同在的机缘。
关于观念
我们的现在看见的、遇见的与我们的思维模式有关,而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又和过往的认知有关。
我们现在说:“你不要想着一头粉红色的大象!”结果会怎样呢?
无论我说的是“要”还是“不要”,你的脑海中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这个意象,即便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粉红色的大象。
心理症状对我们而言都在提醒着我们要寻找一种主体性,获得一种主体感。
其实我们当代的中国人的主体性是比较凌乱的,无序的。我们同时信仰很多种东西,我们同时处于很多个交叉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传统。
在这么多传统当中我们如何安身立命呢?如何树立自己的一个主体性呢?这个主体性既不同于古代中国人的主体性,也不同于西方的主体性,也不同于印度人的主体性。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够达到主体的圆满,并且完成内在的超越呢?
你会说这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现在还受着心理疾病的煎熬。你先把我的心理疾病处理了再说。
其实心理症状对我们而言都在提醒着我们要寻找一种主体性,获得一种主体感。因为这些困扰的症状,都被我们体验为不是自己的东西。我们与之抗争,我们与它搏斗,我们还希望让治疗师跟我们站在一起与它搏斗。
虽然主体不想受苦,可是这些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冲突由主体所承担起来。重点是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哪个主体在承担着这些。
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我们并不是和自己在一起的。
我想到拥有大爱的特蕾莎修女。

1979年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为 诺贝尔奖 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 获奖 者之一。(其他两位是1964年和平奖得主马丁·路德金、1921年物理学奖得主 爱因斯坦 。)
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特蕾莎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关注着贫穷的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特蕾莎修女,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服务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源: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剥削等恶行;也为通往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特蕾莎修女与戴安娜王妃
特蕾莎修女一生建立了4000 个修会的修女,超过10万以上的义工,还有在123个国家中的610个慈善工作者。
离世后,印度政府为她举行了只有总统和总理才有资格享有的国葬,来自2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政府要人参加了她的葬礼,其中包括三位女王与三位总统。
特蕾莎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关注着贫穷的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特蕾莎修女,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服务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源: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剥削等恶行;也为通往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特蕾莎修女的人生信条: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
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天之间的事
而绝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可能我们会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一种是关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爱,一种是关乎自私基因的欲望。

其实,关键在于度。
对像特蕾莎修女的那种大爱,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如果我们希望获得的幸福,则需要透过我们的欲望活出爱的当下。
文末get一个关于感受快乐的好方法,每天写下三件关于快乐的事情。想获得更多关于幸福成长的知识,请点击“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