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城市故事我的日更计划

说话的艺术(二十)

2019-12-03  本文已影响0人  Ron_罗恩
恰当的说话,拉进双方的距离

《天下女人》有一期节目请来了个性才女刘索拉,她是一位音乐家、作曲家,也被视为中国真正的“现代派”作家。与这样一位思想另类、个性独特的才女交流,很多人心里肯定会很紧张,不知道跟对方说些什么,怕听不懂对方那些“专业术语”。但是,让我们来看看杨澜是怎么与这位才女实现无障碍沟通的吧!

案例一:

刘索拉:“中国不是有一阵狂录音嘛,于是出现了第一批‘棚虫’,我本身也是一只‘棚虫’,所以那段时期写了很多电影音乐。”

杨澜:“棚虫?第一批棚虫?”

刘索拉:“棚虫就是成天在录音棚里趴着,做唱片,还扒唱片的人,那时候还要扒唱片。”

杨澜:“什么叫扒唱片?”

刘索拉:“扒唱片就是把国外的流行音乐扒成中国的,翻成中国词,就是把人、音乐和歌词分开。我扒过一张美国的唱片,那是一张早期的美国唱片,因为不懂英文就只听声,听着音乐感觉有什么词出来,我就把相应的旧歌词换成我想到的新歌词。但是我要把音乐全部都扒下来,扒完这个再填词,填完词崔健唱。”

杨澜:“哪首歌是崔健唱的?”

刘索拉:“那是很早的一首歌了,那时候他还没唱那个《一无所有》。”

杨澜:“《一无所有》是很早了。”

两个人接着崔健和以前的音乐等话题兴致勃勃地聊了起来。在融洽热闹的谈话氛围中,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说话的艺术(二十)

杨澜之所以能与各式各样的人物聊天,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她会根据不同的人来调整自己的词汇,快速地给予对方亲切感和共鸣感。例如在与刘索拉的聊天中,她就一直提及对方熟悉的词汇“棚虫”“扒唱片”等,让对方认为你有所了解和认同,于是愿意跟你继续往下说。

实际上,针对不同的人挑选不同的词汇,是一个很重要的谈话技巧。与陌生人谈话时若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使用什么样的词语很重要。恰当地使用词汇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重复对方的词汇

在谈话时,对方刚刚说的某个术语、俚语或是口头语,你可以马上把它用在自己要说的话里面,这会让对方感到很亲切。尤其是对于一些术语或是俚语,使用对方所说的词能够表现出对对方极大的支持和肯定。

识别对方的感官用词

要知道不同感官偏好的人对于不同的词汇也有偏好。不同类型的人所习惯使用的感官用词是不同的,对于他的偏好你要在倾听对方说话时多多留意。当你发现对方的感官偏好后,就可以在你说话时有意识地多使用对方所习惯用的那些词汇类型。

例如,对方的话中经常出现“看上去”“观点”等词汇,你可以凭借这些词汇确定对方倾向于视觉型,那么你就可以在以后的谈话中多使用视觉型的词汇,不仅是“看上去”“观点”,还可以用其他的视觉型词汇,例如,“观察”“反映”等。

感官用词一般是比较隐蔽的,需要你非常敏锐地去发现。同时,你使用和对方同类型的感官用词,对对方所产生的影响也是隐蔽的,对方听你说话会觉得非常顺耳,却说不出为什么。

模仿对方的习惯用语

习惯用语俗称口头禅,是一个人习惯性使用的词汇。例如,有些人喜欢说“无所谓”,或者“太棒了”“太背了”“很酷”“没意思”,等等。有一些口头禅是时尚的流行语,也有一些是非常具有个人色彩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习惯用语,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就可以在和对方说话的时候主动使用它,甚至你可以使用得比对方还要频繁。这种亲切和亲密的感觉会令对方很惊喜,因为你和对方的习惯用语一样,对方会认为你们俩的观念、性格、生活都比较相近。

避免使用否定和绝对的词汇

对于对方的观点不要一开口就说“不对”,没有人喜欢被否定。所以要把你的“不对”改成“对”,也就是先对对方的部分观点表示赞同,然后再发表你的不同观点。

另外,在与求异型的人谈话时,要尽量避免说一些表示绝对意义的词,如“一定”“肯定”“百分之百”“绝对”,等等。因为求异型的人喜欢挑毛病,如果你说的话过于绝对,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在内心或是口头上表示质疑。为了不引起对方的反感,避免争执,说话时可以尽量使用比较中性的词语,不要把话说得太满。

说话要简洁

有些人叙述一件事情,为了卖弄才华,极力地修饰他们的语句,用重复的形容词,或学西方语言独有的倒装句法,或穿插些不恰当的歇后语,使别人摸不清他到底想说些什么。有些人在说话时,东拉西扯,缺少逻辑性和系统性,使人有种不知所云的感觉。如果你要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只要在说话时记住要说得简洁扼要就行了。

恰当的措辞是把话说得滴水不漏的重要前提,与人交谈,虽然你能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思,但是却无法准确表达出来,那么谈话仍旧无法顺利进行下去。所以选择恰当的措辞,即使你不是学富五车,也能跟对方谈天说地。

END-

感谢你的阅读!如果你阅读之后,有所收获。请记得点赞哦。o(* ̄︶ ̄*)o。你的支持将是我写作的动力。

参考文献《情商高,就是说话让人舒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