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非暴力沟通》(一)
2019-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大树上的熊猫
大家都知道语言及沟通方式的巨大影响,也许有时候,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起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非暴力沟通,是由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教授所著作,我们把它翻译了过来。他发现了一种神奇平和的沟通方式,那么通过这种方式交流,人们可以获得爱,和谐和幸福。
通常我们对于批评,一般会申辩,退缩或者反击。然而,一旦关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是反驳,我们便能够,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将最大限度的避免暴力。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沟通方式,它更多的是一种提醒,使我们满足于我们追求的一个方向。
非暴力沟通的要素分为4点。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那么要点是清楚的表达观察结果,不去判断,不去评估。接着表达感受,比如伤心,害怕,愤怒,然后说出哪些行为导致那样的感受,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清楚的表述我们自己的想法,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感受和需要跟他们建立联系。然后聆听他们的请求,还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
暴力沟通的过程分为如下几点:
1.什么是我的观察?
2.我的感受如何?
3.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4.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注意了,它的核心点在于专注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那么各位读者,可以把它应用到自己生活中去,仔细的想想哪些情形,我们可以使用到非暴力沟通。
接下来是小小的福利领取,应用商店搜索:喵小二,填写邀请码:194286,购物返利,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