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与”你掌握好了吗(转载)

2020-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红碧翠秀

1. 解释为:和、跟、同。

例句: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例句: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2.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写作“欤”。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3.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给”。

例句: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例句: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言小故事

朝过夕改,君子与(1)之,吾亦赞同。然今人与(2)古人孰智,庙堂与(3)坊间之识,相去甚远。为国者,与(4)清廉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身体力行,事乃成。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比百姓者,独何与(5)?吾等与(6)君建言,又恐君自与(7)吾复算耳。

(1)动词,赞许。

(2)与“孰”组成文言固结构“与……孰……”,相当于“跟……比较,哪一个……”。(3)连词,表并列,和,跟,同。

(4)动词,结交,亲附。

(5)通“欤”,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呢。

(6)介词,表施动者发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为”。

(7)介词,和,跟,同。

译文:(一个人如果)在早上犯了过错到晚上就能改正,这是君子所赞许的,我也赞同。但是,现代人与古人谁更有智慧,(对此)朝廷与百姓的认识,相差很大。治理国家的人,亲近清正廉明的彬彬君子,远离奸邪而善于谄媚的小人,(凡事)以身作则亲身实践,事业才会成功。如今(您的)思德足以惠及外邦,但功利却不能惠及本国百姓,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给您提建议,又害怕您跟我们算账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