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教学问题

2022-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fcb12615e0bc

基于文本解读下的内容梳理的整体构建

以《渡荆门送别》为例,朗诵、疏通诗意;再读、品析诗歌语言,体会作者表现的意境。

文本解读过程,我们要储备大量的本体性、专业性及基本知识点。作者李白,年少在四川长大,成年后“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梦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作者从清溪出发,过三峡,下渝州,此时可谓是豪情万丈,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七年级的《峨眉山月歌》,《早发白帝城》、《渡荆门送别》《望天门上》,作者二十五作业,意气风发,英雄之气暗含之中,从长江上游到中游,蜀楚的交届点——荆门山,自古被誉为“蜀楚咽喉地”,视野也由三峡时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水流湍急,逐渐转入平阔的原野,群山也随着行舟的移动逐渐消失了。江水没有峻岭阻扰,肆意铺展开展,江水开始流入极边远之地,眼前所见景象不同于巴山蜀水,视野也由狭长变得开阔起来,作者的心情由此也充满了期待和喜悦。

颔联和颈联都是对仗对偶,严格遵循律诗的格式的工整。

疑惑是感慨作者有如此的构思和布局,没有一定的文学、地理等常识,可能都难以理解。更惊叹于巧妙的构思,写景融情,这让老师讲解时,容易混入一种难以把握的氛围,为此对授课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三门科目须纳入到统编教材之中,或许存有较大的主观性,稍有放松,极容易带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