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建德,看雨滴落在青青草地
昨晚魏小宝对我说,你最近游记写的好粗糙啊。
这个其实我是知道的,就跟李诞说他知道在今晚八零后脱口秀有些段子不好笑一样。写作有时需要的是感受,游记需要的是有感而发,当然把这种一瞬间的感觉记录下来的能力需要训练。
为了不让这种能力消退得太快,我需要训练,需要写一些小文章练练手,如此而已。
——写在前面的话

建德,属于杭州的一个县级市,新安江穿城而过,平均温度十七度。又号称17 ℃江水。也有心安之处是建德的说法。
宿建德江大家应该读过,建德江就是新安江,我出差就住在江边,我想看日出和日落是必不可少的。
有夜游新安江的船只,可是我不太想去。随意在江边行走,累了就歇,倦了就回,随遇而安,这很适合我。

其实景色并不如照片拍得那么美,我说拍照也是需要机缘的,恰好遇上了而已。
当然有得必有失,这个大xi zi就始终拍不出我想要的感觉。

今天本来想去千岛湖的,晚上看了一下千岛湖灵异事件和蛇岛,有点打退堂鼓。当然还是早起了,八点钟对于周末而言,已经很早了,毕竟赖床是对周末的最起码尊重。
雨还在下,心情没啥复杂的。树叶上的雨滴将落未落,遇见就是缘,我喜欢这个大光圈,虚化得有些朦胧感。

公交车人太多了,果断放弃,走走看吧,毕竟我是一天走三十公里的选手。行走让我踏实,脚踏实地。
一段台阶通到山上,下雨以后山上雾蒙蒙的,不太像人家仙境。类似的情景我在青秀山也见过。

路过一个菜店,冬至提前下班,我感觉拍下来,感慨这边的人生活安逸,冬至都要早下班。又一想,他们也许全年就春节休息几天,没有节假日的,所以这些节日提前下班,也是一种慰籍。

众生皆苦,有缘皆孽。
还有一个月小罗贝就出生了,这段时间明显感觉到魏小宝的行动都迟缓了。
昨晚开导了一会老妈,对待我妹妹的感情问题,她总是出心很好,却因为强势的表达不能让事情达到想法。可是妈妈又苍老了几分,有点酸酸的。
看透规律,顺势而为,如此而已。
房价是绕不开的话题,当然若选一处养老,此处不是我的理想之地,房价太高,不如在苏州买个小房,养养花,种种菜,看看园林。

最近建德好多地方都在卖菊花,不知是何原因。

典型的南方建筑,在湿漉漉天气里。

唯梦想与爱不可辜负,愿我们不成为自己厌恶的人,愿我们奔波劳累,仍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爱我别踩我。我想小草是不是怕踩需要商榷,我们总是以为草怕踩才是重点。我们没有顺势而为,而是想当然。

花开花落,雨打红花随意凋。

我竟然拍出了点点星光的感觉,可见光怪陆离的景象会说谎,眼见不一定为实。我们都是盲人,都在自己的局限内摸象,这是要警惕的。

一场大雨把我淋回了酒店,还是没去千岛湖。于是继续整理照片,分享一下昨天在梅城古镇的经历。
说起梅城古镇是个神奇的地方,三江交汇之处,起源于三国时期,明朝时很兴盛,据说朱元璋对梅城十分重视。
当时的梅城在浙江省是仅次于杭州的存在,至于多么繁华,大家想象一下吧。

据说梅城因为城墙上有半朵梅花而得名。中国一共两朵半梅花,一朵在北京,一朵在南京,一朵在梅城。
兴于水,衰于水,建国以后,特别是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上游的水量大大减少,梅城的水路运输也渐渐衰退,现在三江口的水很平缓,我在此处也想象不出千年前的繁华。
建德县搬离以后,梅城的行政级别一降再降,已经从与城变成了镇,当然发展也变得缓慢,现在的规模也仅仅是一个风景还不错小镇,与以前的繁华是没有丝毫关系了。

说是古城,不如说是新旧交替之城,去的时候梅城刚下过一场雨,道路泥泞,街道老旧,有点八十年代老县城的感觉。
古城如何保护,新村如何开发,值得思考。



梅城有东湖公园西湖公园,我以为是不错的去处,可是大失所望。这也是南北方差异吧,北方水少,公园的水大多精心布置。总之这两个公园真是糟蹋了水,看来压抑破壁。
只有这个老物件还算有点意思。


古镇里没什么太值得逛,当然那个老牌坊我也没找到。古镇的城墙保留了一些。
沿着城墙漫步,遇上三个老阿姨,气色很好,说她们是闺蜜,都六十了,让我帮她们拍照。这边的人普遍长寿,想是山水滋养所致。




摸着城墙上的青苔,又陷入了思绪。
一个工作电话打断了我,好半天才反应过来。我觉得自己就是补天的女娲,各种各样的事都需要处理,当然这也是私企与国企的区别,关键在于我的付出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思绪被打断的感觉不好,就好像一些话从脑子里飘过,未能捕捉到。

繁华落尽,城墙上的石狮子依然如故,这就是淡然。兴衰在势,势在于明道。明白了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然后顺势而为。
如同这梅城古镇的兴衰,又有多少是自己能左右的。
突然觉得这石狮子就是石头记里面那块通灵宝玉,若狮子将它的见闻写下,定是一本奇书。
写到这里,突然有了再探梅城的念想了。

谨以此文献给魏小宝和小罗贝。
2018年12月22日,于建德新安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