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为什么临界知识能四两拨千斤?
从短期看,学习临界知识的进步速度未必是最快的,但是从长期看,用临界知识学习和思考是效率最高的。
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哪些地方比较容易产生临界知识呢?
可信度比较高、适用面比较广的重要硬学科。
- 数学、物理、化学、生理学。
- 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
为什么这些可信度高、适用范围广的结论更容易产生临界知识呢?
临界知识的思想,核心是用更加可靠学科的研究方法、思想和结论来处理没那么可靠的领域的问题。
解决问题最稳妥的办法是拿可信度更高的方法去处理问题。
找到可靠的知识学科就容易找到临界知识。
- 数学
- 物理学
- 经济学
- 心理学
那具体怎么找?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去阅读经典书籍,从中寻找最重要的原理和知识。
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创新者之所以遇到窘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抛弃存量,拥抱增量。
天赋与学习临界知识的关系(略)
在做你喜欢的事情的过程中,寻找事物背后的规律。
哪些是我们充满热情与喜爱的事情呢?
一般而言,是我们具有天赋或者说具有优势的领域。
你的优势就是那些让你感到自己很强大的事。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怎样把临界知识真正应用起来,解决知行合一的问题?
刻意练习。
第一,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但是,这有两个明显的困难:
(1)怎样在短时间内,想到不同场景来练习?
(2)还要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练习。
解决办法是:遇到问题时,先找这个场景下的专业技术解释,然后再对专业技术解释进一步深入分析,联系到临界知识。
借助外部资源掌握临界知识(略)
刻意练习掌握临界知识
刻意练习必须关注两点:
1.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训练。
2.大量地持续练习。
你学习的这些都是具体工作场景的问题解决方案,是在提升技术效率。
只有抓住问题本质进行练习,才能在相同的时间里比别人成长得更快。
外表看起来的光鲜,背后都是持续刻意的练习。
《学习之道》的作者乔希·维茨金:
我们能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刻的理解。
临界知识与预见性认知(略)
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在能力圈中投资。
什么是能力圈?
你真正擅长并懂得的知识组成的,而且在这些领域里,你要比90%的人都做得好。
我们的重大决策都应该在我们的能力圈中进行。
如何利用优势?
我的建议是:做狙击手,而非敢死队。
狙击手是利用自己的优势,瞄准指定的方向,一招制胜。
敢死队是最勇敢无畏的工作者,但是胜负难料。而且,派出敢死队往往是在要失败的时候采取的无奈之举。
你的本事是不是真的好,一个重要的标准是有没有人愿意为此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