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希望迟迟等不来,苦死了等待的人
这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目的一直明确却又时刻显得荒诞无助。
贝克特将他悲观厌世的态度用“等待戈多”四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对白是简单甚至略显无逻辑的,人物是简单甚至略显无趣的,场景是简单甚至略显单调的,情节是简单甚至是重复的,这一连串简单的元素造就了日日惯性的等待,也催着看剧人对这荒诞剧的思考。
“在这场大混乱中,只有一件事情是清楚的,那就是,我们在等待戈多。”诚如这句话所说,剧中的人物戈戈和狄狄一直都知道他们的目的。这个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的目的不免勾起看剧人的好奇,想要探究他们等待戈多要做什么?然而看完整部剧才发觉,“等待戈多”不过是潜意识中要去做的唯一的一件事情,只是一个“他来了我们就能得救了”的信念。因为这个信念,等待逐渐成为了他们的习惯,而“习惯最容易叫人的感觉麻木”。于是,在等待的事物出现之前,他们之间能做的便是不断地给自己找乐子,也就出现了那一段段与等待之人毫无关联、无聊又平常的对话。
而剧中总是重复的一段对话——
“我们走吧。”
“我们不能。”
“为什么不能?”
“因为我们在等待戈多。”
“哦,对了。那我们干些什么好?”
正好在他们的一段乐子再也接不下去的时候出现,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又一次强调他们等待目的的同时,也突出他们不得不继续寻找下一个乐子。于是等待戈多便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
在这场惯性等待中,他们忘了时间,忘了做过的事,忘了见过的人,甚至忘记了思想。可以说,这场闹剧里,狄狄是唯一清醒着的人,他说着“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他在戈戈忘记了目的之时适时地提醒等待之事,他记得昨天见过的人、做过的事,尽管所有他见过的人都已经不记得。这么一个正常的人在这场荒诞里显得格格不入,他不时提起的昨日之事、等待之事在别人面前却好像只是他的胡思乱想,而也正是这么一个角色,提醒着观众一个事实:他们不记得自己曾经做过的事、见过的人。
显然,戈戈试图逃脱这种惯性等待的生活状态,他说“我一辈子都呆在这儿,这个恶心的地方”,但是他“老是这么说,又老是爬回来”。那个等待的地点,那个等待的时间,乃至整个等待的事都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事,尽管过程中充满了无聊,尽管小孩子日复一日地来告诉他们“今天戈多不会来了,明天一定准时”,他们还是日复一日地在同一时间到同一地点去等。
波卓说,“有一天,就跟别的任何一天一样,有一天他变成了哑巴,有一天我变成了瞎子,有一天我们会变成聋子,有一天我们诞生,有一天我们死去,同样的一天,同样的一秒钟”,是的,在等到目标出现前的任何一天,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所以他们记不起是否是昨天见过的人,是否是昨天做过的事。
等待是一件充满希望的事情,但是这样的惯性等待却成了最麻木无助的一件事。他们不断地寻找东西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等待就像遥远的光束,可望不可及。“他们让新的生命诞生在坟墓上,光明只闪现了一霎那,跟着又是黑夜”,这是多么悲观的希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