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实用性

2019-01-07  本文已影响8人  颍水书生

读书的实用性

2018年已经过去了,检查了一下阅读过的清单,发现数量不少,大概有50本左右吧,平均一周一本书的样子。同时写了十来篇读书笔记。在整理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小小的自豪感的,毕竟,从学生时代起,就没有在一年内阅读过那么多书籍。

不过这种快意,在写18年总结的时候,转换为了一丝丝的不安。为什么会这样呢?

2018年,印象最深刻的几本书分别是:《超越感觉》、《中央帝国财政密码》、《稀缺》、《黑客与画家》,涵盖批判性思维、财政学、经济等方面,读完以后觉得畅酣淋漓,如饮甘露,但读完之后,却没有对自身产生更大的影响。另外,可是这些书籍并不具备实操性,也就是说并不能直接用到工作当中去,产生不了太直接的价值。而且,在读的过程中,由于贪多,是用很快的速度读完的,而且越是有趣味、颠覆自己观点的书籍读的也越快。感觉有点想吃自助餐,好吃的大快朵颐,不好吃的浅尝辄止,但能够吸收的营养则寥寥无几。

不是说,读的书越多,我们就会变得越聪明。但现在好书这么多,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可以用来读书呢?

我看了下微信读书的书架,大概收藏了400本书,多看阅读大概是30本,实体书去年买了约10本。天呐,按照每年50本的速度,需要接近10年的时间才能读完。如果加快速度呢,是不是更多的书籍要走马观花的读完呢?

何况李笑来教会了我们要只字不差的阅读呢?为了达成数量目标而读的书,有能产生多少价值呢?

读书的目的,无非有几种:

1、被吸引眼球,《原则》这本书大抵如此,铺天盖地的推荐,让你不读以为自己快要落伍了

2、实用性阅读,比如提升工作能力、学习某项技能等

3、消费性阅读,比如一本虚构类小说

4、提高自己品味、修养,那么很多古典书籍属于此类

5、增长见识,比如《盗火》就属于此类

在经过了一番思考后发现,真正有用的,其实是很枯燥无味的实用性书籍才是目前最需要的营养,就比如健身餐里面的紫甘蓝,鸡胸肉一样。这类书籍要多读,反复的阅读,因为这跟你的工作能力、技能息息相关,最直观的,能让你的收入提高。

带着“目的”去阅读,知道自己要什么,注意力会更加专注,更快摘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以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