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句话,解读“我不够努力”的现象

2020-09-12  本文已影响0人  纳雅0910

“人生那些最重要的问题,不会因为我不问而消失,只会因为我一直逃避而遗恨。”

在《用写作重建自我》里看到这句话,突然就觉得,有时候我的豁达和不计较,隐忍与克制,或许真的不是因为我不介意,而是一种不尝试解决问题的不作为,是一种偷懒。

或许我是在用“算了,懒得计较······”来避免冲突,或许我是觉得,即使是去较真,通常情况下也不会有我想要的结果。

这种不争不抢,其实不是看透后的淡定,反倒更像是不敢问不敢要的假清高。

“关于你的一切答案,其实都在你那里。你才是自己最大的权威,只是在很多时候你不愿意向内看自己,才向外寻求分析师来分析自己。”

这句话我在某本书里看到过,但我已经记不得名字了。

我之所以有印象,是我当时看完那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你能否取得成绩和进步,你的生活能过成什么样子,其实都是你自己决定的。别人对你的定义和评价,是基于你日常所呈现出来的表象,但是那个往往不够真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带着面具,能坦率活出自我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关于你能达到多少水平,做出多少努力,是不是真的适合走某条路,你都任何人都清楚。

再则,不要因为别人的否定,就轻易放弃一种热爱,只有你能定义自己。

有时候你做不好一件事情,比如写作,或许仅仅是因为你写得不多不够,而谈不到写作技巧和认知水平。

或许,是我们认为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高度,然后告诉自己说,这个太难了,我不行,把一件事架空腾高到我们够不着,以此来合理化自己不够认真努力的真相。

内心的潜台词往往是:你看,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我努力也不行。

人人都能写作,这句话时常可以看到,它似乎在告诉我们,只要认识字会写,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作家。

我想了想,这和自媒体的套路是一样的。

写作班说,你来写,能够月入过万。

平台说,你要做,就能自由职业养活自己。

其实不然,有些看似没有门槛的东西,往往门槛最高。

事实是,你来写,要写成什么样才能月入过万,你来做,要做成什么水平才能把兴趣当职业。

人的惰性会偷偷简化理想与现实的差别,省略掉实现梦想路上的大坑小坑,而直接看见美好的结果。

可是,只有你走进去才发现,比起一个激灵的热情,那些行进路上的踏实和坚持,才是你能不能行不行的决定性因素。

未来道阻且长,纳雅你要继续搬砖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