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体操,你做了吗
总以为自己有记忆方面的障碍:读书时,一律将历史、政治当作文题解答。事件、时间含糊其词,而内在规律的阐述就全靠这枝还算流畅的妙笔“生花”了。不知是阅卷教师可怜我辛辛苦苦的“创作”,还是真蒙对了一二,还总能被赏些分值,虽不很高,但也足以对付着我混到全身心地“从文”。
生活中,每每和人谈及某个话题时,总要为其中的人名、地名苦思冥想上半天,刚刚畅快的谈话就会因而大打折扣……对数字尤为迟钝:自己的身份证、手机号还记了几年,每每为人翻查时,总要不好意思地解释:“……我从不给自己打电话……”为此,也常心生懊恼:怎会生得如此愚笨!
但较为怪异的是,一些读过的故事、生活中的片段却会牢牢印在脑里,历历在目。若干年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只再扫过一眼,就能说出大概情节,还能依稀记得当时观看时的场景,但剧名是记不得了。几次争论之后,先生对此颇为服气,便不再与我做无谓的“较量”了。
更久远的是,读小学时,语文老师怎样把叶圣陶先生的《粜米》、老舍先生的《养花》等课文抄在黑板上,逐词擦去,以引导我们背诵的场景还会时常浮现在眼前。偶尔和有我的“记事本”之美誉的好友谈起,她也是惊诧不已。
但这些莫名其妙的记忆对于生活中的实际帮助并不是很大,于是我的苦恼随着年龄与社交圈的增大有增无减。
也曾想为此钻研一些关于记忆力训练方面的书籍,但因为懒惰,也就一直耽搁着。
最近却因为女儿,才又一次关注。
开始是陪她背课文。女儿的记忆力还算不错,识字量也较同龄人多出许多。为了巩固“战果”,也是培养其较强的文字能力,便格外规定让她将每一篇学过的课文都背下来。情绪化的她,开心时,毫不费力地就会完成任务。但如玩兴正浓时,这,便成了苦差事。为了鼓励,也是帮助,每一篇,我都陪她一同背诵。其实,最初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难题,常常是背了上句,忘了下句,或按着自己的语言习惯,擅自篡改。但背过几篇之后,明显地感到越发轻松了,没几分钟,那短短的小文就记了下来,比较之下,女儿又羡慕又着急,只得乖乖听我指挥。
因为有了感触,便更为关注。在一系列的准备后,动手“写”了一篇关于背诵的论文。(借鉴了那么多他人的资料,怎好明目张胆地说是自己的“原创”呢?)……虽然辛苦,过程中也学到许多东西。譬如说,终于知道自己较为擅长情感记忆,所以那些能触动我感情的片段便毫不费力地保留下来。更大的收获便是接触并接受了这样一个理念:记忆力是可以后天训练的,且不是什么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事,操作起来很简单:就是每天刻意记一些东西,数字、号码、图景都可,其中自然也有许多可操作的方法。不过,就喜好文字的人来说,背诵名家经典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便捷之法。
对于此方法,正在实践中的我是颇有心得的,唯一遗憾的是所背诵的不是自己所钟爱的那些大家之作,而只是一篇篇浅显易懂的小学课文:“鸭先生的小屋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
不过目前看来,这是最有效的训练方式,因为母爱就是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