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成长励志婚姻育儿

谁在承担孩子不学习的结果?

2019-01-17  本文已影响1545人  潘潘说

这到底是谁的课题?

谁在承担孩子不学习的结果?

衡量孩子小学阶段成败的标准不是他考试成绩的多少,而是他有没有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是否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

试想孩子真的不爱学习,丧失了对学习的乐趣,上课不听、回家也不写作业,甚至连书都放在学校不带回家,我们做父母的往往会怎么做呢?

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学习吧。上辅导班、请家教,甚至不惜打骂孩子逼他们学习,打着这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号。我们可能真的劳心劳力、费尽心思,觉得这就是我们的责任,要培养孩子成才。甚至有父母因为辅导孩子作业差点丟了命。

试问,被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强迫着学习,搁你你会喜欢上学习吗?

反正我不会。而孩子学不学习这原本就是“孩子的课题”,可是我们总喜欢大包大揽在自己身上,替孩子规划属于他们的人生,这是在干涉孩子的课题,怎能不起冲突呢?

啊,难道学习不好我们就不管了吗?其实这里是有因果关系的。当孩子选择了“不学习、不写作业”时,必然会有考试成绩不佳、不能上好学校的结果,这本就应该由孩子来承担的。可是我们看到别的孩子都考了100分,而我的孩子才刚刚及格,这时是不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就不淡定了,因为这样的成绩有损自己的形象,甚至我们会觉得自己抬不起头来,于是我们会采取逼迫着孩子学习,而不是让他们自己承担成绩不好带来的结果。而孩子是敏感的,他能感觉到这是“为了你”不是为了他自己,所以孩子会反抗,不想为了满足别人的面子和虚荣而去学习,这就是矛盾点所在啊。

难道对于孩子学习我们就从此放任不管了吗?当然不是。放任是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的态度。而我的主张是,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学习是你的事情,不是为了任何人,在你学习遇到困惑的时候,我可以给予帮助,而如果你自己能做到,我也不会妄加干涉。”

有一句话说得好:“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倘若无视孩子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那结果只能是日后产生更加强烈的反作用。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