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崛起之奠基人秦穆公

2019-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东海愚民
秦国崛起之奠基人秦穆公

  《史记》之本纪是叙述帝王的传记,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前加上《秦本纪》一篇,记录了秦先祖的起源、嬴氏世系,以及秦始皇即位之前,秦国几百年的发展过程。到秦始皇即位时,秦国已十分强大,领土已占全国半壁江山。始皇帝其实就是顺势而为,把握住了时代节拍,从而创造了新的历史。所以说,始皇之前的历史非常重要,这是嬴氏历代祖先长期奋斗的过程,这也许就是司马迁单独成一篇本纪的原因。

    在秦国历史进展的过程中,有襄公、穆公、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等多位英明的君主,但其中最为耀眼的,当数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司马迁在这篇本纪中,对他用的笔墨也最多。

    秦穆公(一作秦缪公),嬴姓,秦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谥号穆。公元前659年-621年在位。秦穆公是秦国崛起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一、传统善马,屡有回报

    纵观秦嬴家族的历史,几次重大发展都与马有着不解之缘。既可以说是巧合,也可以说是某种精神在血液中的传承。

    秦氏先祖可追溯至远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的苗裔孙女名女修,女修子大业,大业子大费,大费即伯益。伯益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到舜的赏识。后来他“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因为驯养鸟兽有功,被舜赐姓嬴氏。

    大费的大儿子名大廉,这一脉一直传到商朝末年,有后代叫蜚廉,蜚廉生季胜以后五代到造父。造父擅长驾马车,徐国偃王作乱时,“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造父帮助周缪王平叛乱有功,缪王便把赵城赐封给造父,造父一族从此姓赵。蜚廉另一子叫恶来革(一说即恶来),这一脉凭借造父关系,也住赵城姓赵,一直传到非子这一代。

    非子“好马及畜,善养息之”,周孝王让他负责养马,马大且繁殖又多。孝王说:“昔伯益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非子便得以在秦(今甘肃张家川县城南)建立都邑,重新继续嬴氏祭祀,号为秦嬴。

    非子又传五代到庄公,秦庄公受周宣王之命讨伐西戎,取得胜利后封“西垂大夫”,以西垂为秦都城。庄公二子襄公即位,西周灭亡时,襄公护送周平王有功,被封地、赐于爵位,秦开始正式建立国家。襄公传九代至穆公。

    穆公曾经丢失一匹好马,被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三百多个村夫获得后分吃掉了。官吏把这些人抓捕后准备绳之以法。穆公说:“君子不以畜产害人。”还说,吃良马肉而不喝酒,会伤身体。于是赐酒给这些人,并把他们都释放了。穆公十五年,秦晋交战,穆公受伤被围困,当初吃马的三百人奋力冲击晋军,“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穆公突围,并虏获晋惠公夷吾,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秦国此前几位先祖善养马、爱马,而穆公既爱马,更爱民,这是爱马精神的一种升华,是具有仁爱之心的大爱,所以尤为值得赞赏。

    二、网罗贤才,用人不疑

    秦穆公五张羊皮换百里奚的典故几乎家喻户晓,穆公仅仅用五张羊皮,不是其轻视百里奚,而是在当时情况下的一种策略。百里奚初为虞国大夫,晋献公灭虞时被虏。秦晋联姻时,百里奚作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奴隶到秦国,后逃跑到楚国北部的宛(今河南南阳市)地,被村民抓获。穆公听说百里奚是有才之人,怕出高价赎回反而引起楚国人注意而不交给他,所以采用低价赎回的方式,便轻而易举地得到了百里奚。当时百里奚年已七十有余,穆公与他谈论国事,“语三日,穆公大悦,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奚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后来成为一代名相。

    百里奚归秦后,又推荐他的朋友蹇叔,因为蹇叔两次劝说他,都使他免于灾难,他就一次没有听从劝告,便成为晋国奴隶。穆公听说后,用重金把蹇叔也请来,封为上大夫。

    穆公三十三年,有郑国人出卖自己国家,穆公不听蹇叔、百里奚的劝阻,准备攻打郑国。任命百里奚儿子孟明视、蹇叔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三人为将。后由于中郑国商人弦高的献牛之计,改为攻打晋国的边邑滑国(今河南偃师县东南)。此举触怒了晋国,晋襄公出兵拦截秦军,秦军在崤山(今河南灵宝县东南)全军覆没,三位将领也都被捕。晋文公夫人是秦国人,在她的请求下,三位将领回到秦国。穆公“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可见穆公认为失败是自己战略失误,并非三位将领的能力问题。

    穆公三十四年,派遣孟明视等再次征伐晋国,又战败于彭衙,只好引兵回国。三十六年,穆公更加厚待孟明视等人,再次派他们率兵攻打晋国。军队渡过黄河后烧了船只准备背水一战,结果大败晋人,夺取了王官(今山西闻喜县南)等地,报了崤山战役的仇。晋国人都困守城池不敢出战。穆公三用孟明视等将领,终于取得胜利,这是用人不疑的坚定信念使然。

    穆公爱惜贤才、用人不疑的品性,确实值得肯定。遗憾的是,有些人才居然被他带进了坟墓。穆公死后,陪葬者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就有三位子舆氏的贤臣。这固有传统陋习在作祟的原因,但无论如何也不能避免后世对他的诟病。

    三、韬光养晦,秦晋交好

    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当数两大强国。强国之间的关系举足轻重,影响着整个形势的变化。在没有实力一举击垮对方的时候,保持稳定的关系,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穆公从即位起,就注重搞好秦晋两国的关系。四年,秦晋联姻,穆公迎娶晋太子申生之姐为妻。

    晋献公死后,晋国内乱,新立国君奚齐、卓子连续被杀。穆公应献公子夷吾之请,派遣百里奚武装护送夷吾入晋,夷吾回国后就任国君之位,是为晋惠公。夷吾原先承诺如果秦帮助他回国继任国君,将“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可是他当了国君后就反悔了。有人劝说穆公借此讨伐晋国,穆公没有听从。穆公的忍耐是一种韬光养晦的智慧,是在默默发展自身实力,积攒能量中的等待。

    穆公十三年,晋国发生饥荒,请求秦国帮助。有人建言乘机讨伐晋国,穆公听从百里奚的劝说“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于是运送给晋国大批粮食。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也请求晋国帮助。晋惠公夷吾却乘机兴兵攻打秦国。结果晋国战败,夷吾被俘。穆公夫人是夷吾之姐,出面说情,穆公乃与晋国重新结盟。秦国放夷吾回国,晋国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并把太子圉送到秦国作人质,秦国把宗室的女子嫁给太子圉。

    穆公二十二年,晋太子圉听说晋惠公病重,便从秦国逃回国内,第二年晋惠公夷吾卒,太子圉立为国君。秦国怨恨圉逃跑,于是把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重耳从楚国接回,第二年秦国跟晋国内外沟通,把重耳送回晋国,立为国君,即为晋文公。圉被文公所杀。

    穆公先是助夷吾回国立为国君,后助重耳回国即位。表面上是晋国内乱,或是国君无道,为晋国选立有能力的国君。背后其实是想选择一个跟秦国关系良好的国君,以维持两国睦邻友好关系。

    后来,在秦国韬光养晦的等待中,终于迎来了韩、赵、魏三分晋国的重大转机,从此进入战国时期,秦国独霸天下,最终统一中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