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两岁儿子的语言现象
首先说一说本人的专业背景,语言学出身。虽当前工作不再去深入研究语言学知识,但读了这么多年书,对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多少是比较敏感的。
自从儿子开始呀呀学语,更是对宝宝的语言习得充满了兴趣,就像在一点点打开一个新世界,拥有了一个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研究对象。且该研究对象和其他众多年龄相仿幼儿有着共性,又存在细微差别。权当是一种大语言现象下的个体研究吧。
现在言归正传,从宝宝学习语言阶段、现在已经掌握的语言能力及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三方面来谈一谈。
一、儿子最初发声是在八个多月的时候,说的第一个词是“爸爸”,那时候也正在训练他站立,他自己可以扶着东西轻松站起来了,第一次听到宝宝说话声音还是非常激动的,拿手机录了下来。接着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学说话的第一阶段,开始说一些叠词,比如称呼:爸爸、妈妈、奶奶、姥姥,这个时候虽然说的少,但是每天和宝宝对话,输入还是很大的,所以渐渐的有些话即使宝宝自己不会说,也能照着指令做了,能够听懂一些话。
第二阶段,开始说一些简单的词,这是在宝宝十七八个月的时候,也就是一岁半左右,开始说:喝奶奶,去去去(出去玩的意思),高奶奶(月亮),钥匙,小狗等,然后会发现词汇量越来越大,且输出越来越多。不到二十个月的时候已经日常接触到的词语已经都会表达了。比如:水果词,车辆,动物等。
第三阶段是语言的爆发期,大概就是从二十个月开始,不但会说词语,已经开始短语,甚至短句来说了。比如:爸爸上班了。钥匙没有了。而且非常喜欢重复大人说的话,我曾开玩笑讲家里养了只小鹦鹉。
第四阶段也就是现在,实际上宝宝只有22个月。已基本掌握语言技能,实现汉语习得。为什么这么讲,这个阶段的他,不再是单纯的模仿和替换练习了,而是非常熟悉汉语对话语境。能听得懂大人的对话,即便很低声或很快速,甚至有所省略的对话都听得懂了。语言上也能运用的很好了。除了词汇量还很少,语言习得基本完成。
邻居和朋友都讲,儿子属于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掌握得也很快。
二、大致总结一下他能运用的词汇或句子。1、需求表达类:我要喝奶。我要睡觉了。我要起床了。我要休息。我要工作。我要穿鞋。我要看小猪佩奇。2、否定表达:不要看手机了。不要工作了。我不吃了。我不睡了。我不喝奶了。3、疑问表达:这是什么呀?什么情况呀?在哪儿呢?我是谁呀?4、普通陈述句:妈妈吃饭。妈妈肚子疼。脱袜子。爸爸去弄奶。我来弄两勺奶。我来帮帮你。摔倒了。天黑了。都戴口罩。她哭了。那儿有个小鸟。对我们说的话也能有效作出反应了。
比较遗憾的是,汉语能力已经明显占上风,因为汉语和英语是两个不太一样的语音系统,汉语的强势影响到英语学习,因为没有两种语言同步输入,导致现在想教他一些英语,他比较排斥。也有人讲语言的辨音期在六个月到一岁半左右,也就是已经错过了最佳辨音期。现在英语尚处于前面提到的第一阶段,尚需努力追赶呀。
第三,我来谈一谈宝宝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
1、宝宝比较搞不清楚“明天”的意思。因为本身是时间名次,比较抽象,所以宝宝并不理解明天意味着什么,这也变成了父母最好的“武器”。很多搞不定的事情,口头承诺一下明天会带宝宝做,宝宝一般会让步。因为宝贝概念里就是事情是会做的。比如当给宝宝洗澡,宝宝赖在浴盆不肯出来的时候,会说“明天还要洗澡哦,我们明天洗”;宝宝看了很久电视,给他关掉,仍然吵着要看小猪佩奇的时候,跟他讲:明天再看小猪佩奇,明天一定看。宝宝想出去玩的时候(特殊时期出不去),宝宝提出其他一些父母不想满足的要求的时候…屡试不爽。当然并不鼓励父母骗孩子,等宝宝懵懂期过去了,快要明白了的时候就坚决不能许空头承诺了。
2、宝宝有点儿“不分你我”。比如,常常会讲“抱抱你”,实则求抱。
3、最有意思的是宝宝有个万能短语,叫做“抓不住了”。意思是:搞不定了,弄不好了……任何宝宝觉得无助、无奈的场合,他都会说抓不住了,常常伴着假哭的哭腔求助。我和他爸爸也是多次听到并结合每次语境才了解到,开始宝宝讲抓不住的时候直接懵掉。
啰啰嗦嗦谈了这么多,很想说:每个小孩都是一个宝藏,你永远不知道他明天突然会说出什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耐心和陪伴了。千万不要错过孩子每一个成长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