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审美细胞被谁扼杀了?

2018-01-25  本文已影响18人  七号公馆

转眼又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我思想传统,无论在外漂泊多久,走多远,春节也得回家过年。


回家过年,空手不是个事,所以给父母打了个电话。

我:我已经买好了大年28的票回家。老妈,你现在是穿31的裤子呢?还是30?

老妈:你又要买衣服?

我:是啊。

老妈:不要你买的衣服,难看死了,又贵又难看。连你妹都瞧不起你买的衣服。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在深圳大城市里面混的人,买的衣服我都瞧不上。

我:额……

哎,又一次被嫌弃了,说我没有审美观,买的衣服很丑。认识我的朋友,也一直说我审美水平极差。(经常被嫌弃,审美是有多差?内心得要多强大?)

我就纳闷儿了,为啥大家都认为我的欣赏水平有问题?爸妈嫌弃,甚至说我欣赏水平比不上一个初中生,难道我不是亲生的吗?

嗯,我旁敲侧击问过,我绝对是我爸妈亲生的。

一、我的审美细胞被谁扼杀了?

我反问自己:

我的审美水平那么差,那到底是被谁给扼杀掉了?

1、小时候受到的艺术类教育

我记忆中,小学时,教我美术的是数学老师,一次教我们画了一朵花,一次教我们画了一个苹果。之后要么就上数学课,要么就被换成其它课。

音乐课是我们语文老师教的,她不教我们唱歌,都是让同学来教我们唱,还记得小学有位同学教我们唱过《小背篓》,初中有位同学教我们唱的是《向天再借500年》。

体育课,也没有啥项目,集合、点数之后就自由活动。

而在家里,我父母会认为除了学语文数学之外,学习唱歌,跳个舞,画画儿都是不务正业。

有一次,我把零花钱省下来,买水彩笔,结果被暴打了一顿。

科学家站台说,人的标准审美偏好,始于童年,人的感性素质也始于童年。

(艺术现有十种:绘画、雕塑、工艺、建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游戏。)

而我的童年,学校不给正规的艺术培训,动不动就换成其他的课程;家里父母又不允许我做除学习数学语文做作业之外的事情。

我都不知道什么叫做美,我怎么会形成好的审美观呢?

我的审美观是被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给扼杀掉了。

2、我不是个案

我想艺术细胞、审美细胞被扼杀掉的人不止我一个人。

我自己的亲生妹妹比我小13岁,她其实也是一位受害者。

等到她该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村公办的幼儿园没有了,我妹就只能被送到刚成立的私立幼儿园去学习。这个幼儿园的园长是我邻居家的儿媳妇。

院长以前在家也不做事儿,因公办幼儿园没有了,村里的孩子没有地方上学,正好是一个商机,所以去开了一个幼儿园。

我不敢评价她幼儿园老师的教学水平和他们的审美素养有多高。但是,有一个事实,我小妹在那里读了三年,结果是说的普通话是川普,唱的歌都是跑调的。

二、艺术细胞很重要

也许你要说,不懂音乐,不懂艺术,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生活依旧。在以前那肯定是,不懂音乐,不懂艺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现在不一样了。

准确的说是艺术气息、感性素质在新世纪很重要。(感性素质是由感性能力与对良好感性的需要构成的)

理性的科学,让我们人类探索未知的世界,而感性的艺术是让我们的世界装扮得更美。

理性和感性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

如果缺少感性素质会怎么样呢?

1、生活中,感性素质差幸福感少

举个自己家的例子

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家就有录音机;有彩色电视机和影碟机,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但在2000年,我们村左右邻居都没有。

2000年,我父亲花了7千块钱买了一台彩电和影碟机,爸妈为此大吵一架。(这个是我家大半年的收入)

我妈会认为,一个农民还听什么音乐?你能听懂吗?唱给谁听?与其这样浪费钱,还不如把钱存在银行,生点利息。

我爸会认为,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闲暇时间,听点音乐,唱歌有什么不好?你不喜欢音乐,不代表我不喜欢。

还摔坏了一个碗,并冷战三天。

我记忆中他们吵架都是因为一方要做些事情,另一方极度不赞同。

现在想来他们之间经常因为吵架,片面的因素是对艺术的感性水平不同,以至于价值观不同。

其实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妈妈对音乐等艺术感性素质差。

我母亲认为,农民就应该踏踏实实的种田,读书的孩子,你就得本本分分的读书。她不认为爱美和娱乐是一种刚需。

我家没有梳妆镜,我没有见过她化妆,没有见过她穿高跟鞋,也没有见过她穿裙子。我们平时放歌的时候,也从来没有听老妈唱过歌,也只是在旁边默默的坐着。

我母亲对艺术类无感,不是说她不幸福,但缺少了更多的幸福感。

也同样说明,夫妻、情侣之间,感性素质相当,价值观相近,利于和谐。

2、工作中,感性素质差成功难

感性素质在工作上的应用越来越广。

中国的企业家可以分为三代:

第一代是下海经商的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靠勇气,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只要你敢干,哪怕是个文盲,不识字,也可以挣到钱。

第二代是90年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理性的知识。在这一代人中,如果教育水平差的话,要想在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少见。

第三代是以乔布斯位代表的,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质。不可否认,在乔布斯的带领下,把苹果手机这个产品做成了艺术品,把苹果的技术做成了艺术。

第三代的人,正是引领新世纪的人。

手机市场中,华为手机也经历了从非感性到感性的过程。

一次华为做的手机小样,长度比设计长的四毫米,厚度比原设计厚了两毫米。相关部门理工科男士占比超过80%,普遍的现象是理工科男,艺术细胞、感性认识有欠缺。按照余成东余宗的说法是工程师文化。

后来,华为把设计中心放在法国,质检中心放在日本。

华为的p9plus土豪金手机的后面没有logo。

一个公司产品做出来,不印logo,我也会感觉奇怪。华为的余总说,在这样金属拉丝材质面印上logo,非常的不好看。

这句话就说明,华为的高层有对感性审美的高度认识,审美逐渐成了他们的刚需。

也难怪,现在华为手机获得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认可,硬件过硬,软件够软。拿着好用,看着好看。

可以做一个大胆的断言,新世纪的到来,一个企业想长期发展,在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上至上层领导,下至基层员工,感性素质不断提高,是刚需。

三、感性素质的培养

感性素质,是如此的重要,那应该怎么办?

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1、重视学校的教育

人的标准审美偏好,始于童年,人的感性素质也始于童年。所以小时候教育很重要。

像美术音乐体育这一类的课程,不要动不动就给占用了。

也不要随便拿非专业的老师就当老师了。

校服可以换一换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爱美的心理,干嘛不给她自由发挥。

这个问题是关于国家政策的问题,实施的话语权,不在我这里。

2、学生业余的培养

遵循一个原则是以孩子自己的意愿为主。

无论孩子是喜欢唱歌、跳舞还是体育类等,只要孩子自己愿意,其实都可以让他自己去选。切记不可打压,不可按照父母夙愿替孩子做选择。

孩子的缺点是对一件事只有三分钟的热度,那这个就要需要父母支持的同时,逐渐去引领他。

3、成年人

对于已经没有童年的成年人,怎么办呢?

对于成年人,如果想学习音乐或乐器或是舞蹈,自己行动是第一步,有条件的话,可以去找能教成年人的地方辅导。

拿我自己来说吧

我的审美细胞被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给扼杀掉了,但还好,我父亲喜欢在家放歌曲,即使放的全是卓依婷的歌,谈不上高雅,但我养成了,喜欢听歌唱歌的兴趣。

我不懂五线谱,不懂和弦和声,也听不准音。

而我心中始终有一个愿望是自己能够唱歌不跑调,能够跟上伴奏。

幸而我去参加了一个,刚成立的音乐培训机构叫凡茵。

跟很多教育培训机构一样,一开始会有一个试听的课程。

声乐班学生上课氛围轻松,逗逼的李鹏老师,没有讲如何去发声唱歌,也没有讲什么C调,而是先抨击现在的音乐培训和教育,发表一下自己的愤慨;之后就让我们找每首歌曲中的强弱拍,正反拍。这让我一个成年人容易去接受。之后就上了这条贼船。

学习了六七堂课,虽然还是不懂什么是C调,什么是和声,但是我自我感觉良好。正如凡茵的口号一样,音乐点亮了我的生活。

自认为,对音乐歌曲的理解和气息上了一个level。

所以如果成年人想重拾自己曾经的艺术梦,提高感性素养的话,动起来是关键,能够找那种可以教成年人的老师教,是捷径。

四、我想说啥

我的艺术细胞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给扼杀了。

现在已经步入小康社会,我们要解决的不仅仅只是填饱肚子,还有审美层面的需求。

感性素质差,在生活中会让我们的幸福感少,在工作中会让我们取得成功难上加难。

所以无论是小孩,还是中午还是老年人,都不应该忽略感性素质的培养。

最后借用 周海宏 的口号:要想生活幸福,从此热爱艺术。

ps:周海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美学家、音乐心理学、教育学家。长年从事音乐审美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成就卓著,对哲学、美学、人格与动机心理学有深入的研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