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保险分析家庭保险如何规划

国内主流的重疾险有哪些种类,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重疾险?

2018-10-29  本文已影响3人  d12cdc886b93
国内人身保险公司数量:95家(截至2018-10-28)

每家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的主要渠道有:

第一:保险代理人(保险代理人)

第二:银行保险渠道

第三:团体保险渠道

第四:经纪代理渠道(保险经纪人)

第五:电话销售渠道

第六:互联网保险(官网、三方平台(慧泽、中民……)、支付宝、微信……)

每个渠道都有各自的受众群体,主推产品。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保险公司目前申请备案可以销售的重疾险商品至少有4500+款。

我认为按照保障时间分组是最简单、最容易让客户识别自我需求的最好方式。

说简单点就是:一年期、定期、终身,当然不同的保障时间里面又可以分出很多种类。

总结如下:(原创,禁止任何形式的利用)

16种重疾险

从费率上讲(就是同等保额的承保成本)

性价比是越到后面越低,但是保险责任就是越到后面越好,所以买到适合自己的很重要。

一年期纯重疾<一年期重疾+轻症

<定期纯重疾<定期消费<定期两全

<终身消费<终身储蓄(带身故)<终身两全

<终身(独立带身故)<终身分红<终身万能

市面上,我们见得最多的就是终身储蓄(带身故)、终身分红两大类。

代表作品就是:平安福(2018)、金佑人生终身寿险(分红型)A 款(2018 版)

正常情况下,这两类产品并不应该是国民买重疾险最重要的两种产品,哪怕在美国这两类产品也都不是民众选择重疾险的主流产品,但为什么国民买这两类产品的人数却最多呢?

第一:国民买保险主要是通过代理人购买,而代理人手上最多的重疾产品就是这两类产品。

第二:国民对保险的认识不够,都想着买保险既要有保障又想不花钱,不清楚保障的本质,也不理解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逻辑——当然也不否定这些商品的保障价值。

第三:除这两类商品外,其他类型的重疾产品款式多,但是推广的人少(其他类型的商品主要推广渠道就是小众的保险经纪人),民众的保险知识缺乏、行业信息不对称影响购买决定明显。

第四:最重要的还是客户不清楚自我需求,买产品都是跟着销售人员的思路走。

弊端:国民买的保障类商品保额严重不足

从2018年的理赔大数据显示,代理人的客户理赔金额平均在10万,经纪人的客户理赔金额平均在30万。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代理人的客户没有钱而经纪人的客户就非常有钱?

出险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代理人销售的保单基数大,客户购买的额度被平均了,

第二:能咨询经纪人的客户,保险观念整体好于代理人的客户,

第三:代理人销售的产品更贵,性价比极低,储蓄效果明显;经纪人销售的产品更突出了保障本身,储蓄效果弱。

作为客户,你们要清楚就是买保险的目的——买保障、存钱、买理财、买保险的财务属性?

切记什么都想要,毕竟很多家庭的可支配结余都是非常少的。

保险专家建议:

对于当下大部分中国家庭配置保险的顺序应该是---保障>存钱 >理财>财务属性(资产的性质)

在买保险之前,客户首先要明白以下的问题:

保险公司的安全性---小保险公司真的不安全吗?

保险公司的破产处理,对客户的保单权益是否有影响?

小公司的产品就一定差、理赔就一定有问题、服务就一定不好吗?

作为消费者,如果我们清楚大小保险公司对客户的保单利益影响有限的时候,那么产品可供选择的范围就大大变大,

俗话说:可选择的多了才有可比性,自然就能买到更适合自己的且极具性价比的产品了。

保险专家建议:

选择重疾险的科学顺序---保额优先>保障时间>保障范围>保险公司

保险专家建议购买重疾险的顺序:

第一:确定当地可以买那些保险公司的产品(不同地区,保险机构不同)

第二:确定自己可以买那些产品,身体健康指标是衡量可以购买产品的范围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买的商品,如何便宜如何好都没有用,不能买就不能考虑)

第三:保额(初步建议孩子起码100万+,大人起码50万+)

第四:预算是否满足保额(不满足就要确定风险的概率大小、损失大小,判断家庭成员的购买顺序---大人、老人、小孩,其次判断个人的险种购买顺序---意外、医疗、重疾)

第五:满足保额需求,就要确定保障时间,保障范围(一年期纯重疾、定期消费、定期两全、终身消费、终身两全、重疾分红)

第六:确定保险公司(不同保险公司:理赔时效性不同,理赔纠纷处理形式不同,绿通服务要点与服务方式不同)

-------- END --------

不道听途说,用事实说话

坚持“原创、价值、客观”

资深保险经纪人:黄亚荣---18328447281

我的专业价值,只为节约您的宝贵时间!

声明: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转发、复制转载前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