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与自己握手言欢
特意查了一下字典,是这样解释“释怀”的:(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在心中消除。
我的理解,释怀就是放下心中的枷锁和惆怅,对过去的事不再怀念,对离开的人不再纠缠,对做不到的,不再自责,对得不到的,不再留恋。
释怀,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尊重,更是对万事看透。与曾经的自己握手言和,与曾经产生过不愉快的人和事握手言和。生命短暂,容不得我们纠结,容不得我们怨恨,容不得我们后悔,容不得我们相互抵毁撕杀。因为一晃,还没来得及享受人生,生命就有可能走到尽头。
哈罗德,这个65岁的老头儿,莫林,这个60多岁的老太太,一对夫妻,一起生活大半辈子,因为儿子的自杀,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同在一口锅里吃饭,但除了必不可少的日常交流,二十年来,不再说什么话,各自己睡在自己的房间,二十年形同陌路。
二十年来,因为儿子的去逝,莫林一直难以原谅自己的丈夫,她认为自从儿子出生,丈夫从来没有爱过儿子,从来没有抱过儿子,甚至从来没有亲近过儿子,连儿子在海中游泳即将被淹死时丈夫也呆若木鸡地站在那里,没有想着要伸手去救助。二十年来,莫林一直对自己的丈夫耿耿于怀,这种怨恨让她从此关闭了与丈夫的沟通与交流。
哈罗德,这个不知该怎么评价的老头儿。原本,他与自己的妻子莫林是相爱的。但是,因为少年时母亲的离去,那种对母亲的渴望及思念,那种母亲离去以后自己内心的崩塌与绝望,跟随了自己一生,所以当自己的儿子出生以后,内心的恐惧与纠结让他无法靠近自己的儿子。他试途接近,试途改变,但直到儿子的离去,也难以有效。
这一切,在他65岁之时,因为曾经的同事奎妮即将离世而改变。于是,87天,627英里,一个人,他从金斯布里奇步行到达贝里克,终于在奎妮临终之前赶到,完成了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愿望——一个人的朝圣之旅。
朝圣途中,人生的一幕幕在这个悲凉的老人心中划过,路人种种不同的人生经历让这位老人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越发思念自己死去的儿子,越发思念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此时正自己孤独一人呆在家里的妻子了。
与此同时,自从丈夫离开,妻子却发现自己依然深爱着这个几乎二十年没怎么交流过的老头了,过去的一幕一幕重又划过这位老妇人的心,原来过去的几十年里,丈夫也没有那么差劲。
还好,故事有个美好的结局,莫林驾车到贝里克接回了哈罗德,相逢一笑泯恩仇,过去的一切已经释怀,他们重又与彼此握手言欢!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还好,他们还有时间,他们还有时间一起享受余下的生活。
书的最后一行写到:“指甲缝里塞着泥土的感觉真好。重新养育一些东西的感觉真好。”
这世上其实有许多人每天做着与哈罗德莫林类似的事情,但从来没有放下过,一辈子,就这么痛苦地走完。
老家农村有个邻居,一辈子很好强,结婚后生了两个女儿,公公婆婆因此心里有点不舒服,在言行中多少表现出了重男轻女的思想。于是这位邻居一辈子从没有把这件事放下过,与自己的公婆成了仇人,与自己的丈夫成了仇人,与自己婆家所有的亲人都成了仇人。无休止地争吵辱骂让她的一生从来没有安宁过。我亲眼看见这对夫妻因为这件事打架砸烂自己所有的家具,我亲眼看见这对夫妻因为这件事丈夫长跪在妻子面前赎罪。但这一切都不能让这位妻子释怀。直到有一天,丈夫突然去逝,妻子哭着说:“昨天煮好的肉他还没有吃到。”可是,一切都晚了。
放过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放过曾经让自己伤痕累累的事,其实也是在放过自己,让自己得以心灵的安慰,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平和与舒适。
找到自己找内心的平衡。这个平衡会让我们更少地去计较自己的得失,让自己从一个更宽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无数的家庭悲剧也是因为其中的一方难以寻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而无法释怀的。
曾经有一位家长,因为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做了第三者,与人生下了一个儿子。随后,那个男人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于是,这个女人一边打工挣钱养家,一边寻找那个男人,多年的寻找依然杳无音信。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孩子的成长,女人越发不能原谅过去的自己,不能原谅失踪的孩子的爸爸,把一切的愤怒全部撒向这个孩子。最终,这个孩子忍受不了这一切,成了失足青年。
这位家长是有错在先的,但既然错了无法挽回,绝不能一错再错,可她无法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无法原谅自己,无法原谅他人,最终失去一切,生活永远黯淡无光。
人生苦短,容不得我们犹豫,容不得我们浪费,容不得原本相爱的夫妻因为某些事情长久撕杀。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要享受人生的,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享受爱人的怀抱,享受亲人的牵挂,享受自己内心的宁静,享受家的温暖,享受国的强大,享受我们眼中的一切。
有人说,你眼中看到的是什么,你内心就会思想什么。但愿我们每个人眼中都能看到善良、温暖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