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亲践 | 如何高效找到有用信息?

2017-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风暖草薰

作为初入职场的小白,应该很是头痛,在这个信息汪洋的世界,如何快速的查找、融合有效信息,实现相对专业的输出。别急,这种能力是在实践中一点点提升的,笔者也是小白一枚,近期一直泡在资料堆里,查阅并实践了很多方法后,终于摸索到了一套相对简单的操作方法,分享给大家,如果有更好的想法,欢迎拍砖交流~

这个图大概相信很多人都理解,并且在心里默默的翻了个白眼。这里放在开头作重点强调,是因为我发现,很多人在信息海洋里捞取有效信息时,往往顾此失彼,一旦分散了注意力,就很难再顺着原目标找到切合实际的资料了。所以,请谨记,在找资料时,一定要循着最初路径,心中时时保持目标感。此处划黑板强调。

目标

我们要先明确目标,是为做商业计划书做准备?还是为了更好的洞察市场,为商业战略做好铺垫?亦或是只想快速的进行基础了解?如果是前者,那侧重于投资目的的行业分析,如果是战略铺垫,则是基于管理与洞察的行业分析,如果只是行业基础了解,则可以从一个维度出发去寻找有效信息,绕过知识的边界。以下参考维度可以借鉴(引自一些大牛们的分析维度,稍有改动,原作者实在难以寻找,先自谢过~):

1、行业分析—行业调研

我们通过几个关键问题着手分析,这些关键问题都围绕着一个根本问题:这个行业的链条是如何运转起来的?

① 这个行业的存在是因为它提供了什么价值?

② 这个行业从源头到终点都有哪些环节?

③ 这个行业的终端产品售价都由谁分享?

④ 每个环节凭借什么关键因素,创造了什么价值获得他所应得的利益?

⑤ 谁掌握产业链的定价权?

⑥ 这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如何?

2、投资分析—商业计划

① 现在投资这个行业是否合适?涉及点: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周期、行业发展阶段 

② 这个行业哪家强?涉及点:企业价值、商业模式、风险点 

3、管理分析—企业管理

① 战略层面上:现在行业里竞争环境如何,又该采取何种策略面对?涉及点:行业产业链、市场结构、公司内部环境 

② 运营层面上:这个行业的运营特点是什么?该如何做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涉及点:商业模式、内部控制、生产策略、营销策略 

③ 财务层面上:这个行业的财务特征是什么?从哪些关键指标就能一窥企业经营状态全貌?涉及点:财务分析、财务预警。 

行动

以上是我认为,在找资料的行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有点类似参禅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最初用宏观视角观察一个行业时,你看到什么便是什么;当你以微观视角感受到每一个行业环节时,便不能再以单纯的标准评判,因为心中有了各种存在的变量与疑惑;在这种疑惑的探究过程中,你越看越明,也就复归最初看什么是什么的状态了。这是一个闭环过程,感觉起点一样,但实际上,这些信息已经内化为你所有了。

接入正题,对目标有所明确以后,就是全力开火,开始最为繁杂痛苦的信息搜集了,以下的内容为经验梳理,如果只需简单的行业了解,则可以进行相应的筛选,只摘读基本的行业信息就好。

                                                             第一步:统领宏观视角

定义关键词。这里的关键词是从行业出发,去寻找行业的最原始定义。是的,你没看错,就是教科书般的定义,不管是百度百科、谷歌还是维基百科,从各方面快速了解这个是什么。如果你够仔细,会注意到引用资料,这些资料也最好不要漏过。

除此之外,关键词还有一个大作用。根据合适的关键词,你能在一些索引网站,如站长之家,找到行业内的权威网站。根据网站排名和热度,简直就可以逐一翻出行业系列专题网站,不管是行业垂直类网站,还是行业知名企业,或者热度事件,都能轻松找到,事半功倍不要太轻松。

对于行业类资讯网站,尤其是管理咨询公司或者数据官网,更有必要多加重视,因为正是这些网站提供了最多信息,比如行业研究报告、行业趋势报告,相关的资料也真是一大把。尽量找些行业报告来看,在阅读中建立起对行业的整体、系统认知。

这里,有一些不错的网站值得推荐一下。比如,老牌的麦肯锡、尼尔森,尽管他们的数据不一定符合中国特色,但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行业未来3到5年的行业发展。数据官网类型则很多样,互联网行业,可在企鹅智酷、易观、艾瑞网找,传统行业在官方统计官网,如中国大数据、国家统计局,可以看到比较真实的数据。

其实,各行各业都可能有其细分市场相对应的数据网,直接到大数据导航、站长之家去搜索好了。另外,MBA、360、百度等智库文档,也可以搜索到相应的行业分析,但需要进行筛选。百度指数、数据魔方、阿里指数、淘宝指数等系列数据统计平台,则可以提供一些当前的最新数据,是很好的数据支持。至于专业论文和文献,也可以在知网去搜索,但一般只有深度分析才能做到如此。

以上是网络途径寻找信息,我们也不局限于此,下点死工夫,读一本这个行业的综述性书籍也是必要的。这看起来耗时耗力也并不讨好,但事实是,到目前我还没有发现比书籍更能系统表现行业、树立宏观意识的载体。通过书籍,我们可以深入地理解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和惯例,以及一些我们不知道行话。

                                                            第二步:微观视角观察

做完了上述部分,我们就为了解整个行业打下了扎实的框架基础,但内容还得要慢慢填充,这是从快了解到慢渗透的一个过程。这阶段,我们通过各种途径积累有用的碎片化信息,带着思考与疑问解读一切信息。因为我们面对的大量信息,往往也是良莠不齐、真假不辨,但没关系,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积累环节,认真做总有收获。

现在,我们从侧面的多角度来进行观察,在一些垂直类媒体、目标企业官网中去搜集一些更多的信息。这里如果是互联网行业,首推36氪、虎嗅、其他TMT媒体(钛媒体、创业邦、雷锋网),这些垂直类媒体各有侧重,看到有用的信息不妨可以留意下,把他们摘抄下来,分主题存储到类似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之类的记录APP。各行各业都有所不同,如果不熟悉这个行业有哪些专业的垂直类媒体,百度的强大搜索功能就又派上大用场了,能够用谷歌搜索最是更好不过,前面说的大数据导航、站长之家也依然很有用。至于目标企业官网,就不要偷懒,一个个认真看吧。

与此同时,你最好能够让自己在资料搜集阶段,全身心浸泡到这个行业中去。方法也简单:订阅一堆与这个行业、目标企业直接相关的新闻,把其他的频道都暂时屏蔽,在地铁上、床头上、马桶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看这个行业、这家企业最近发生了什么。资料渠道依然来源众多,行业权威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大V、知乎专栏、今日头条等各种信息平台,足够你消化一段时间,掌握当前的最新动向和趋势。

同样,更多的杂碎信息也会在寻找中逐渐隐现出来,不要轻易遗漏他们,学会用心去发掘。不管是通过图片、文字、视频还是语音等各种形式,都好好保留,因为正是这些不起眼的碎片,集合起来成为系统填充物,当你搜集完毕,从行业全局来看,往往能够给你带来灵感。这些触角的不断延伸,引发新要素,我认为这些正是将营销科学化、系统化时可以考虑的因素。这中间的搜索过程有很多小技巧,具体方法可以参考《让知识不再凌乱!教你如何高效搜集与管理有用的信息?》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过程中,有关的疑惑最好都能记录下来,像是给自己做一个行业Q&A一样做一个问题列表。这样提醒自己更集中目的去搜索,更有利于得到基于自我思考的答案,不被大量观点和信息左右,也能让后面的资料搜索更有成就感和动力。

当然,很关键的一点是,千万不要忘记对资料的同步整理,不管是分文档、文件夹记录琐碎信息,还是使用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类的工作效率APP,都值得你养成随时整理的好习惯。

                                                              第三部分:宏观概览

当上述功课都做完了,也就意味着你手中已有了非常多的资料,这时你不仅需要把之前的摘录都认真的看一遍,更要学会从整体出发,寻找这些知识的共通点,把有相通核心的内容整理到一起,分好层级关系,形成对行业更精准的系统认知。

在这个信息转化阶段,重点在于从大量信息中提炼行业洞察,专业的分析工具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虽说老套,但作为没有太多经验的小白来说,借鉴其中观察的思维角度也未尝不可,诸如《咨询公司常用的10个模型》之类干货贴在网上流传甚广,初步投机可以看看,但还是建议多看看经典书目,积淀些体系的方法会更好。

这里,再次划重点:分析工具中,不管是4P、4C分析,还是从供需双方、波士顿矩阵、SWOT分析,或者其他任何方法,都是各个维度去观察和分析、形成行业洞察的一种工具,关键在于要有一个自我的观点和分析,至少你能知道这个行业所面临的痛点,对如何解决也有些看法,最好能提出一点别人没有提过的东西,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之前说到的问题列表,在这个阶段就可以拿出来认真对待了,有些问题仍然一知半解或者没有解决的,可以请教身边的专家。如果身边这样的人很少,也没关系,互联网的时代,最大的资源就是连接,不少知识网红其实很乐意帮助解答,知乎、在行、分答等各类知识分享型平台,可以让你有机会勾搭业内专家,有条件的话,可以加入行业QQ群、微信群,再不济也能请教专业论坛中的老手,这一切都比自己冥思苦想好很多,方法总是有的,关键是解决问题的决心。

总结反馈

最后,我们有了大量详实数据,也有了最新资讯,以及一堆分析认知,更重要的是有了一套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一条自洽的逻辑线和漂亮的故事,是时候进行输出了。输出形式不外乎一个精彩的方案报告,当然也可以是与他人私下的交流分享、面对多人的演讲,或是各种信息平台上的文字输出,这都是我们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面对上司、同事、朋友的装B资本。

当然,对于更多人来说,结合实际的调研情况,行之有效的解决市场问题,应该成为最终目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