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九三年》:究竟何为有价值的生活?

2019-01-16  本文已影响0人  志毅01

我们都想要追求幸福的生活,而何为幸福,则有主客观两方面标准。主观上我们当然要体会到愉悦快乐充实,否则主观都不觉得快乐何谈得上过着幸福的生活?客观上,幸福也要有一定衡量的标准,否则天天花天酒地、骄奢淫逸,自己觉得快乐的很,但以旁人理性来看,一定不会说这种活法是幸福的生活。那么客观上衡量幸福的标准,一般而言我们会称作价值。如果我觉得自己的生活、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我们哪怕有困难,吃点苦,仍然会觉得付出值得,有收获,有成就感。那么究竟什么是有价值的事情呢?我们用什么来判断做这件事情,过这种生活有没有价值呢?

《九三年》给了我们一个参考答案。

雨果的《九三年》写的是一七九三年,法国大革命风雨飘摇的时期。在宏观上,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巴黎被革命党人占据。而在国内的旺代地区,一股保王党的势力在一位贵族的领导下发动农民军妄图卷土重来。在国外保王党势力勾结英国,德国等周边国家对大革命的法国也虎视眈眈,想要扑灭这股新生的力量。在微观上,雨果重点通过三个人物的描写,为我们揭示了革命带给人内心的冲突、洗礼,和最后生命意义的升华。

斗阵队伍的一边,是一位保王党的贵族、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斗阵队伍的另一方,是革命军司令郭万,以及郭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丹。朗德纳克心狠手辣,主张决不饶恕,所到之处,烧光杀光,对敌军绝不姑息。郭万善于带兵大战,但心地仁慈,常常宽厚百姓与敌军俘虏。公安委员会也是巴黎实际掌权的机关为了监督郭万,于是排遣同样铁面无情、决不饶恕的西穆尔丹前往郭万军队监督。在革命军剿灭保王党领袖的最终决战之中,朗德纳克依然逃脱。然而为了救三个小孩的生命,朗德纳克毅然返回,冒着生命危险就回三个孩子,然后束手就擒,被革命党人抓获,等待验明正身后第二日就地枪决。看到朗德纳克为了三个孩子,竟然牺牲自己的生命,郭万陷入了巨大的心理冲突之中。

革命究竟意味着什么?军队的所到之处,农田、村庄、农民全部烧光杀光,为了派别之争,多少人前赴后继被送上了断头台。朗德纳克最为叛军首领当然应当被枪决,因为如果不是他带领叛乱,就不会有那么多士兵、农民因为战争而死。然而朗德纳克又是为了救人而被抓获的。他的行为是多么的高尚,而我们抓住他,就如同趁人之危的不义之举。革命为的不是流更多的血,看更多的头,让更多的人生不如死,法国大革命的理想是自由、平等、博爱。要达到理想需要不断地过程,但我们仍然要以此为最终的目的,希望未来的人能够生活的仁爱、高尚和平等。在此时此刻,郭万没有两全的选择,他选择走入地牢,释放朗德纳克,自己等待军队法庭的审判。

西穆尔丹代表的军事法庭最终判决郭万死刑,而西穆尔丹本人也面临巨大的心理冲突。他自然是铁面无情的,郭万放走敌人的行为触犯了军纪军法,理当执行死刑。然而他又是痛苦的,郭万是他从小代大的学生,教会了他毕生的所学,郭万如同他的儿子,在他心中能唤起柔情的感情。要下命令处死自己的儿子,又是多么的痛苦。最终西穆尔丹也没有两全的办法,在郭万死刑的一刻,他选择同时将子弹射入自己的心脏。

朗德纳克、郭万、西穆尔丹,三个在时代的洪流中,原则了截然不同立场的三个人,不约而同的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要听从自己良知的召唤,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三个人都选择了坚守自己的良知。

回答我最初提出的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的生活?《九三年》给出的答案是,坚守自己的良知,听从良知的召唤,它会告诉你什么是有价值的生活。《九三年》同时警告我们,坚守良知有时候是很危险的,践行有价值的生活在极端时刻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然而良知啊,如果我们不依此而过,那还是值得一活的生活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