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力量
教育质量的好坏,不在于你为教育做出了多少的努力,而是看你是否真的为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探索知识的大门,是否依据教育发展的规律培养了孩子科学的思维,智慧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期末学生成绩发下来后,一向比较认真负责和努力的G老师和K老师就非常的懊恼。原本就非常勤奋的他们班的学生成绩,就总是落后于平时看似懒懒散散的f老师班的学生成绩。这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从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工作的敬业精神来看,F老师和前两位老师是无法相比的。特别是相对较为懒惰的K老师,在班级管理上纯属于是一个“甩手掌柜”。班级事务,无论其大小,他总是交给班干部来完成,孩子们也完成的像模像样。在课堂教学工作中,他也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久站,很多的课程都是安排学生提前自学后请学生为他代讲课的。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学生都总是站在了课堂中央,学在了前面。在接下来的班级授课中,孩子们通过自主的学,合作的学,引领式的讲解,成为了F老师一贯的教学主张。而G、K两位老师,他们的教育理念就截然相反。在级管理上总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包办代替,甚至还有些婆婆妈妈,弄得整个班级体没有有点生气。班上的大事小事都在等待着班主任来抉择,掺和,完全没有一丝自主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上,老师也总是担心孩子们这不行那不行,不信任孩子们。于是在课堂上就大讲特讲,甚至连嗓子都讲出了问题,还一再的包讲到底。结果,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能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谈不上什么所谓的创新之类。孩子们除了听从,服从,讲解之外,就是通过大量的机械式的反复练习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或掌握。结果,学生在被动的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也找不到什么好的学习方法,也就没有学习兴趣。一谈到学习上的事儿,大部分的孩子都没有朝气和活力。
有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用“问心无愧”来给自己曾经的努力解围。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做老师的我们太过于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经验,相信努力的价值和意义,相信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哲理。
其实,从学段的特点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成绩大部分都还是需要依靠教师的。老师的教学风格,精神气质,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等,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思维习惯、学习方式的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的养成,也才能形成学生的学科素养,达到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育最重要的法宝就是给每一个孩子内心植入一个“我能行”的坚定的信念,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点亮一盏灯,照见他们的未来的路。就如我们常常提及的“批评”,其实批评实质不是对孩子的击垮,也不是让孩子低头,而是通过批评让孩子把头抬得更高,找回生活或学习上的更自信,才是批评应有的价值所在。如果我们不允许孩子犯错,一上来就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孩子,说他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这样的教育就很难找到一个理想的出口。
因此,在班级管理或是课堂教学中,我们就需要发扬民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遵循其认识和发展的规律,遵从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兴趣培养入手,相信他们,给他们以自我发展的空间,用评价激发其思考,用信任托起自信,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足功夫,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才能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这样的教育才会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