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写作学习——从“教知识”走向“教知识运用”》学习笔记

2020-08-27  本文已影响0人  I李会娟

2020.8.26许昌实验小学语文学科培训。

上午8:30分,吴勇老师的专题讲座《写作学习——从“教知识”走向“教知识运用”》准时开始。

本次讲座的目录

在运用的过程中学会写作


一、习作单元:环拱要素知识的“教学群落”

要素知识就是语文要素。

教学群落:

这样的教学群落,如何形成教学阶梯呢?

第一,以单元要素聚合

众星拱月,指向表达

第二,以写作活动组合

写作教学是依靠写作活动搭建起来的

注意上图写作活动的类型(红字部分):搜集资料……

例如:

上图第三四五行写得真好!

第三,以写作训练整合

习作

习作单元是如何进行习作训练的?

那这一单元内部是如何训练整合的呢?

一是点状的,生硬的搬运,勾体

二是整体的,写作知识与内容的有机整合,整体。


二、习作单元:呈现写作知识的“运用状态”

第一,写作知识的“隐形”表述

知识是静态的,方法是动态的,是知识的运用状态

方法联系文本而生的,草根的,更易运用!

第二,写作知识的“待产”状态

参与写作知识的生成过程,才能转化为学生的习作技能。

第三,写作知识的“选择”差异


三、设计写作学习的“活动流程”

两位学者,同一个内容的两种表述,后者表述的更清楚!

第一,精读课文:写作知识“生产活动”

第二,交流平台:写作知识“梳理活动”

走进本单位来看

1.“人与事”对话

2.“人与故事”对话

3.“人与旁人”对话

总结:

第三,初试身手:写作知识的“调取活动”

学生生硬搬用和搬套在此时不可避免。
怎么办?

1.“第一印象”定点

2.“所在事件”还原

3.“相关细节”锁定

第四,习作例文:写作知识“活化活动”

一个人怎么写?

一群人怎么写?

发现:

第五,习作教学:写作知识“转化活动”

怎么办?

1.“圈画定人”

2.斟酌事例

3.增添画面


答疑解惑

非“习作单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

必须得要进行资源开发!

可分为四个训练,形成写作训练链:

1.铺垫训练

2.靶心训练

3.补偿训练

补偿训练,比精准知识更下位的知识开发

4.提升训练

总结:

通过吴勇老师的讲座,让我心中更加明确习作单元的定位:它是环拱要素的“教学群落”,以单元要素聚合、以写作活动组合、以写作训练整合从而形成教学阶梯,它的单元内部从点状到整体进行训练整合。

所以,在设计习作学习的“活动流程”时,要遵从这样的基本规律:精读课文是写作知识的“生产活动”,交流平台是写作知识的“梳理活动”,初试身手是写作知识的“调取活动”,习作例文是写作知识的“活化活动”,习作教学是写作知识的“转化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习作单元,我们可以用一系列活动来进行串联,串联的不仅是写作理论知识和写作实践,串联的也是手与脑,串联的还是学习与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