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哭诉,让我惭愧
晚上睡觉前,我向孩子发了火,肆无忌惮地吼了几句。听着他在房间脱衣服爬上床的声音。我觉得不妥,虽有余怒未息,还是走进他的房间。
他已钻进被窝,关了灯,瞧我来了,躺着那没说话。我脱了棉袄也钻进了被窝,胳膊搂着他的小脑袋。他一下子流了眼泪,委屈地对我说:妈妈,你怎么总是说我没有时间观念啊?
刚才发火的事件,就是他没有在计划的时间段,做好计划内的事件。那个时间点他应该预习数学,可是被爸爸的视频吸引去了。继而,我说他没有时间观念,不要受外界打扰。
手写这段,再想起这件事。我很愧疚,我严重做错了,爸爸也做错了。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怎么能看视频呢?即使不是娱乐的,那学习的任何视频也应戴耳机去听。
我们有责任,要为孩子创造安静良好的学习环境。还有这件事情,我最忏愧的是:我居然要求一个八岁多点的孩子,不受外界影响,专注当下。每天雷打不动地完成计划?
一般成人很难做到的事情。比如,我计划的早起写作,完成地断断续续,对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包容没有指责。却苛刻孩子完美做到。真是,生气冲昏了头。
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总会用成人的思维去看待孩子的行为,往往忽略他们的年龄,以及他们的感受。
聊完了这件事,孩子又说了许久。几乎把他这段时间所积累的所有委屈,不公,都说了出来。什么事情他印象深刻,什么事情让他悲伤,难过。
以下是他大概哭诉的事情,我选了几个对我触动很大的几件事。孩子说:
前两天,我在鸡蛋上画画,正画得开心,因为,我不擅长画画,我很想把这个蛋画好。可是,妈妈你来了,生气地拿走了鸡蛋……
我练好的字,你总说‘没有分析结构’,写得不好。有一次,你还用橡皮擦了写好的字,让我重写。
我作业写快了,你说我的字潦草不好看;我想把字写好,你又说我做作业怎么这么慢。我尽力去做口算,尽力去做全对,即使错的比昨天少了。你又说,怎么又错了?
我练琴的时候,你也总说我,怎么又停了?指型撑住啊,手指怎么又滑了?
妈妈,我想把事情做好,已尽力了。你还总是说我不好。还有,你总说我,没有时间观念。所以,有时候你说我的时候,我总会和你翻(顶嘴,最近我总用到的词)。因为,我觉得不公平。
孩子一边说,一边流眼泪。有时眼泪干了,但说到另外一件事,他又委屈地红了眼。我看着他床头的小闹钟,时间一点一点在流动。
我没有打断他,整个过程,我只是倾听和体谅他所承受的委屈。我仿佛看见了小时候的自己。委屈,痛苦,但我从来没有说出来,小时候的我,没有在父母身边长大。至此,我与父母的关系,都有生疏感。从来也没有敞开心扉向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
孩子能这样全盘向我诉说,我很欣慰和幸福,倍感珍惜这样的沟通。直到,一个多小时后,听到他的几声叹气,还有结束语:啊,妈妈,终于说完了,没有了,好舒服啊!
我也摸摸他的小脑袋,对他说:谢谢你对妈妈说了这些,你表达的很到位,妈妈都真切感受到了你的委屈。以后有什么,都可以和妈妈说,我很愿意听。妈妈努力做好,想办法解决我的问题。
于是,他满意地搂着我的脖子,安心的睡了。
看着孩子渐入梦乡的睡脸,回思他刚说的一切,我无法平静,这些让我五味杂陈,我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反省教育上的不足,和要继续学习的地方。育儿笔记,也在二三月前停笔了。以前写着笔记,还能记住哪里做得不好,思考解决的办法。育儿方面的书籍近一年也读得少了。正是,不进则退。
特别寒假这段时间,我忙于自己的事(读书,写作)对于他的关心与共情就少了许多,大都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方法。而且每天都会把“时间观念”、“计划“、”自律”这些词拿来对一个八岁多的孩子说。还要求他做到,没完成的时候,就冒出怒火。
最近,我也总看着孩子做的不好地方,没有完成的事情。而从不去发现他在这件事上的努力,和想要做好的那颗心。
当孩子的错题比昨天少,我首先要肯定他的进步,看见他的努力。
当他作业写得慢,我首先要看见他的字迹端正认真。
当孩子画鸡蛋的时候,我要鼓励他的创意,赞赏他的作品。
而我给孩子带来的都是否定、指责、不接纳。怪不得孩子要和我对抗,因为,他心中委屈。
孩子的诉说告诉我:妈妈,我想要你的肯定,想要你看见我的努力。这也是小时候的我多么想对父母说的话。
《父母的语言》只需要简单一句对人或过程的称赞,就能够对孩子能否积极应对挑战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孩子不敢尝试新事物的时候,当他畏缩不自信的时候,当以后长大更加叛逆的时候……
这些难道都是孩子的问题?从孩子的哭诉中,我深刻明白孩子的问题,都是我在一点一滴造成,也让我懂得教育是一门任重而道远的生活艺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里第一页就告诉教师们:你所做的,所说的和使儿童养成的一切,要过五年、十年才能显示出来。
教师们如此建议,父母们更要如此。稍不注意,一晃几年、十几年过去,孩子就像那园中小树,长得茁壮高大,长的是歪是直,就看我们怎么栽培了。教育孩子确实是一场自我修行、成长之路。这条修行之旅我要随时驻足反省,反省自己有没有走偏走弯进入死胡同,有没有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