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的人,看不懂人情世故

2021-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袁大岛

人生是否有轮回,我并不知道,但是我一直相信,人性使然的因果,往往存在于生活的蛛丝马迹之中。

朋友的一次遭遇,更是让我确信了这个观点的真实价值。

2018年,他搬家到了一个新的小区,这个小区管理比较松散,流动人员较多,有时他出入小区,经常看到怀着不同口音的人拉着旅行箱进进出出。

搬家不久之后,他发现放在门口的垃圾有时会莫名其妙的消失,后来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就是如果放在家门口的垃圾之中有矿泉水瓶或者纸箱子的时候,这种奇妙的现象便会悄然发生。

后来朋友跟小区物业聊天,得知负责他们这栋楼清扫的,是B1和B2两位清洁工。

再后来,朋友家装了电子猫眼,因为电子猫眼有门口人影闪动便会记录的功能,所以朋友没过多久就知道了经常帮他家清理门前垃圾的B1和B2。

“我当时认为,这也算是一种潜规则,我支付一定的费用,你顺手帮我收走垃圾,合情合理。”

“但后来,我发现这件事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时间既能见证一个人的态度,更可检验一个人的深度。

朋友开始发现,有时候自己放的箱子或是瓶子被拿走了,但是垃圾却没被带走,起初他觉得这两个人太贪了,他们主动破坏了默认的交易规则,那么交易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在那段时间,朋友不再把那些能卖钱的东西放在家门口,只是把垃圾放在外面,自己出去的时候顺手带到楼下的垃圾场。

然而,有意思的事情才刚刚开始。

朋友某天突然发现,自己的垃圾消失了,他很疑惑,自己扔垃圾的时候没记得放什么瓶子之类的“货币”啊?

时不时消失的垃圾让他隐隐觉得,这其中可能存在某种规律,但当时的他实在不愿意费心去关注这件小事,但也因此,他决定不再这件事上投入更多的心思,

有瓶子就放过去,不管人家是否帮忙,朋友觉得这样的算计实在没有意思。

就这样,时间渐渐发酵,见证态度与深度的小故事,也渐渐朝着真相迈去。

有天傍晚,朋友家的门铃响了,他打开门,看到了B1站在他的门前,

“大哥,你瓶子我拿走了,有要带走的垃圾吗?”

B1是位笑呵呵的大叔,他举起朋友放在门口的瓶子晃了晃,勉强挤出的笑容有些生疏:

“大哥,以后只要我干(管)你这层,我保证给你收(垃圾)走,放心!”

朋友点了点头,他从家里把还未收拾的厨余凑出一袋,然后再从冰箱里拿出一瓶啤酒塞给B1,

“拿着,跟大哥客气啥!”

经过这一出好戏,朋友这才重新拾回对此事的好奇,他打开监控界面,认真查看了他家门口的情况,原来,只要B1在的时候,无论门口有没有“货币”,他都会拿走放在门前的垃圾,而B2则只挑走“货币”,不管垃圾。

朋友深知人情世故的权衡,他想了想,然后找机会打听到了B1的情况,原来B1姓郭,这位郭师傅不仅是清洁工,而且还兼职做夜市工,

“是个养家的人,不容易。”

而B2的情况,听说是本地的街溜子(混混)以前岁数小到处磕碰,离过婚,进过派出所,前妻和子女根本不认这样一个惹是生非的人,

“这是一个总想着占便宜,结果却吃了一辈子亏的家伙。”

岁数大了,社区为了安置他,给他安排了清洁工的工作。

郭师傅和B2在朋友心中的区别,终于出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高低之分。

“后来的事情,我记得我跟你说过。”

我这才想起,之前朋友跟我说他们小区出现过一起纠纷,事后其中一人用泼粪的方式报复对方结果被发现,

原来,那个被JC带走,还耍泼皮的人就是B2。

“郭师傅成了我们这栋楼里唯一的清洁工,虽然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家每户都用送可回收废品的方式跟他达成服务协议,但是时不时看到他跟楼里的其他居民打招呼的样子,我就知道他在我们这,混的一定不错。”

在如今这个社会,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用明确的态度去表明自己的立场,

因为所处的环境,人们的心态,以及舆论的风向,都或多或少影响着人们表达真情实感的想法,

但是,所有善良人们的心底,终究有一本账。

这本账,不会因为社会风气的影响而日渐残破,更不会因为一些声音的震耳欲聋就选择避而不思,那本账上的每一页,都会清清楚楚的写着关于道德,关于立场,关于公序良俗的意义与影响。

起初,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代号,都是一个数字。

而当我们真正了解了一些人的品性之后,

我们会给予那些真正可靠的人,一个和蔼且真实的名字,

而那些代号,终究不过是代号而已:

人性虽是多面且复杂,却不至于看不破,想不透,

那些贪婪所引发的荒唐,便是人性之中,那一面单纯且荒谬的印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