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分析

我们与恶的距离:那天,他捅了每一个女孩

2019-05-31  本文已影响1人  d7252c374403
我们的公众号:文文大保贝儿,欢迎关注

今天本来准备写的题目并不是这个,可是昨天半夜看到新闻,“南昌红谷滩女孩子大街上被陌生人杀害事件”。

案发当时,街上有三个姑娘,正在一起逛街。

突然间,一个男子从后方冲上前,举起刀,将中间的一名女孩砍下去,而且还是对准脖子。

刀刀砍向大动脉。

女孩倒在地上后,一边挣扎,一边被男子继续捅了数刀才作罢。

我们的公众号:文文大保贝儿,欢迎关注

短暂杀戮过程透露出的凶残、绝望穿过屏幕,更令人悲伤,更叫人窒息。

看完新闻,我感觉凶手的刀不是扎在那个女孩的脖子上,而是扎在我的心里啊。

不知道是谁的女儿,这一趟人间,你辛苦了。

有人说,这个男子杀人原因是因为自己找不到老婆,于是报复社会,想找一个漂亮姑娘一块儿死。

有人说,因为被害的女孩子是实习律师,杀人男子是她接手的案件的当事人,因为对案件结果不满意而蓄意谋杀。

我们的公众号:文文大保贝儿,欢迎关注

可她做错什么了吗?她才刚刚24岁,大学毕业考上了研究生,在律所做实习律师的工作。

大白天,光天化日之下,衣着朴素不暴露的和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大街上,可能在讨论接下来去哪里买衣服,可能在说新买的包包与刚到货的口红……

谁能想到, 这条路是走向死亡?

我们的公众号:文文大保贝儿,欢迎关注

作为女性,我并不认可“将一切男人均视为潜在强奸犯”的论调。

“男性”本身没有原罪,只是大环境可能更多的还是在教育女性如何保护好自己,而在教育男性尊重女性这件事上有所欠缺。

每当有性犯罪案件出现,就会有人兴致勃勃的跑去告诉女孩子们:“你看看,不要穿的太暴露,不要夜晚出门,不要……不要……不要……”

然后再跑去找受害者身上的各种问题,为行凶者找理由。

最后,还要假装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上说一句,“杀人当然不对,但那个女生自己也有问题。”

什么问题?所有的女性都不应该出现在男性的视线范围内才没有问题?

我看,是这些人的脑子有问题。

当加害者在事件中悄然离场,当受害者成了众矢之的,没有人是旁观者。

那些看客,帮助着加害者退场,纵容着加害者寻找下一个猎物。

家暴、猥亵、强奸、侮辱……

当女性成为攻击对象,一个又一个花一般年纪的女孩子成为牺牲品,当女性长期的不安全感再次被引爆,当“受害者有罪论”再次占据了舆论的高地……

女性想要一片安全、自由的空间,是不是就真的这么难?

我们的公众号:文文大保贝儿,欢迎关注

我不想写这样的热点,因为害怕有人说我吃人血馒头。

而且,我非常明白,新闻事件一次又一次的传播,对个体所带来的伤害(包括对精神病患的污名化)及其引导的舆论标签化,进而会继续发酵弥散成不可控的网络暴力,这同样是骇人听闻的恶。

可是你看看这个社会:无差别杀人事件、废除死刑、媒体嗜血、网络暴民、精神分裂杀人犯......

当我们自以为化身正义战士在谴责社会的恶,却不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变成了恶的源头。

我们的公众号:文文大保贝儿,欢迎关注

不管这件事是“无差别犯罪”,还是“法律案件纠纷”,这个女孩子她到底是做错了什么?

错在选择学法律,错在选择当律师吗,错在接一个案子吗?

一个女孩子,到底要多强大才能保护自己?

我发现,答案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都无法保护自己。

杀死的只是这个女孩吗?他杀死的是每一个女孩子,包括我自己。

如果你不发声,我不发声,这个世间还有千千万万个我们的另一个自己啊,难道我们也不要为自己发声?

我们的公众号:文文大保贝儿,欢迎关注

其实,这个世界,需要保护的也不仅仅是女性。

没有反抗能力的老人、羸弱的男人、幼小的孩童,都是可能被伤害的对象。

五一假期的时候我看了一部台剧,又再一次刷新了我对台剧的认识——《我们与恶的距离》。

我们的公众号:文文大保贝儿,欢迎关注

这部剧很“勇敢”,通过无差别杀人案,从中剖析人性的善与恶,带领着观众直面了一个问题;死刑犯与死刑。

当社会发生重大恶性案件时,我们每个人是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在事件发生之后,大家愿不愿意回头找原因。

去探讨我们到底有没有可能去了解或预防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坚持找原因不见得有效果,但如果放弃,我们永远都无法得知真相。

我们的公众号:文文大保贝儿,欢迎关注

“害人”与“被害”这两件事,对于大多数的平凡人而言,是一生也不会遇到的小概率事件。

为什么我们会对一个这样与我们的生活可能不会有什么关系的事情这么关心?

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正义的存在。

我们的公众号:文文大保贝儿,欢迎关注   

“死刑犯与死刑”的问题,从本质上折射出的,就是这个社会对于“正义”的理解,以及法律是否可以在争议中,解决“正义”的问题。

在《我们与恶的距离》里,有一集,贾静雯扮演的宋乔安请来了精神病医生做专访,医生说,伤人罪案里只有5%是精神病人;并且,其中只有极少数会攻击陌生人。

可当事件发生时,各大电台都在抢着播送这条未验证真假的新闻:北市幼稚园惊传神经病挟持幼童!

事实如何、真相如何,吃瓜群众,毫不在意。

或者说,真相是什么已然不重要了,他们只是需要找到一个发泄口,那就是“精神病患者”,不管他们有没有错,泼脏水就是了。

——现在无论是在电视还是任何的社交媒体,很多事情我们都只是当做八卦事件讲完,可是然后呢?

我们的公众号:文文大保贝儿,欢迎关注   

判处死刑,社会就会变得更好吗?

作家胡慕情说过:“在这个现世,当我们要理解一件事,必须跨越非常多的阻碍。而一旦这些阻碍有一关过不去,暴力就可能产生。”

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很近,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

只是,芸芸众生中的我们,身处其中,共享着那些恶意,却不以为意。

我们的公众号:文文大保贝儿,欢迎关注   

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愤怒,我们谴责,然后呢?

对,我们不想知道凶手有什么心酸,也不想知道他家人多么可怜,我们只要他绳之以法!

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静下来想一想,了解罪犯背后的故事,其实是为了帮助我们去了解他们形成这种行为的原因,从而能够更好得防患于未然呢?

我们的公众号:文文大保贝儿,欢迎关注   

以后,再有此类事件发生时,除了义愤填膺,应该还要有“我们还能做什么?我们更应该做什么?”

一个罪犯背后的故事只能帮助我们了解他的行为,而不是谅解他的罪行。

人性使然,我们谁,都无法做一个完全的“好人”。

我们每个人,一定都以各种形式做过“恶”。

有的时候,我们打着“善良”的名义,有的时候,我们打着“正义”的旗号,但在我们自以为在维护道德的过程中,有时候,也僭越了道德。

我们自以为在除恶,却从未真正的思考过,我们与恶的距离。

我们的公众号:文文大保贝儿,欢迎关注   

看《何以为家》的时候,我在想,人生是真的太难了,而且,是每个人都难。

可是你看,就算是再漆黑的深夜里,还是有人一直在坚持啊,哪怕希望很渺茫,也要伸出手,努力的够一够,再够一够。

我们的公众号:文文大保贝儿,欢迎关注   

花希说:“如果有孩子的话我一直想要一个女儿,可是我太害怕了,我教会她的远不够应对这世间险恶。”

我们的公众号:文文大保贝儿,欢迎关注   

人间这一趟,真的辛苦了。

Ps:借由这件事,我想跟大家聊一聊,“保险坑”。

我发现很多小伙伴爱看一些写保险产品“坑”的文章。

其实我很能理解大家的感受。

“保险是骗人的”的观念可以说是深入人心,常年间信息的不对等、不对称,让大家对保险“又爱又恨”。

明白保险的重要性,可是又怕买不对保险让自己“跳坑”。

可是,大家怎么就知道,那些写保险“坑”的文章,写的就一定是对的?

写一个产品“好”就是不对的,写一个产品“坑”就是公平正义?

如果信息真的有不对等,那么你所看到的所谓的“坑”,也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坑”。

我不想用最恶意的想法去揣测别人,但我确实想跟大家说,保险真的没有那么多“坑”。

如果你确定了一位保险经纪人,就请信任你的选择,而不是对真心想为你服务的人质疑、怀疑。

就好像交朋友,光盯着别人的缺点看,怎么会找到真心的朋友呢?

鬼可怕吗?

你看看人心。

我们的公众号:文文大保贝儿,欢迎关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