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3 害羞的“进化” - 草稿
今天,“反思小组“的一个同伴,写的文章中提到了“害羞“。本来看完后,想在文章下面留言,但想着想着,好像自己想说的内容有点多,不适合留言,那就作为自己文章的主题吧。
我曾经是个害羞的人,现在是个半害羞的人。自己回忆一下,我的害羞的进化历程是大概这样的:很害羞~害羞~半害羞。
自己从很害羞到害羞的阶段,基本是属于“自然进化“,也就是从来没有主动想过怎么克服自己这个毛病,只是随着与人接触多了, 自然变好了一些。而这个时候的瓶颈在于,自己知道自己是个偏内向的人,也了解到,内向只是性格的一种,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当时自然觉得“害羞”“腼腆”是内向性格的“表征”,也就没想过去改。
当我后来意识到,害羞是一种缺点,是可以改的,那就理所应当要改,所以我开始了刻意关注自己害羞的这个毛病并想办法控制——向半害羞状态进化。自己改变的方法,一个是从内在心理着手,一个是从外在表层着手。
因为我还是相信,一个人的表情、言谈举止是他的心理感受的外在表现,所以重点在于内部的改变。自己逐渐地更加放开自己的内心,告诉自己,有什么感受,想法,只要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那就尝试着表达出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别人真的不会太在意你的。当然这个过程肯定是有阻力的,虽然自己有这种意识,但是有些时候或者由于以前的惯性,或者真的就是放不开自己。在这类情况下,如果我能意识到这种情况,就会在那个瞬间做一下努力,“逼迫”自己改变。虽然结果仍然是有战胜不了自己的时候,但毕竟不害羞的比例在增加。当知道元认知能力这个概念后,自己明白,我所做的算是元认知能力的一种应用,而且自此之后,改变的效果越来越好。
光有内心的改变,我觉得还不够,我发现,“心理”状态改变了,“外部表现”却不是任何时候都能随着改变,也许是由于“外部表现”已经习惯了,我不清楚,这个原因我没有去追究,直接针对外部表现下手不就好了?比如,我害羞的时候,微笑会显得很羞涩,或者有些时候与某人说话时间长了,而且主要是对方在说的话,这些时候自己的面部表情可能会显得有些僵硬,再或者遇到尴尬的时候,手要么挠挠脸,要么摸摸后脑勺,这些都是下意识的动作。它们都是我下手的对象,自己照镜子,找到自己比较自然地微笑的状态,记住这种感觉,以后“需要”微笑的时候,按这种感觉来。发现自己脸部僵硬,那就自己有意地去调整。手如果要下意识地去做一些不必要的动作,只要能注意到的,尽量在手“出发”的时候就“扼杀在摇篮里”,即使控制不住,也尽量让这些动作相对来说“没那么尴尬”一点。
总的来说,就是运用元认知能力,自己控制自己已经存在的一些“害羞的”习惯,尽量多地去改变,去形成新的“表现自然”的习惯,不断增加“不害羞”的比例,所以我的害羞仍在进化中。